临安不仅是南宋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商业城市,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南宋末年咸淳年间,临安府所属九县,按户籍,主客户共三十九万一千多户,一百二十四万多口;附郭的钱塘、仁和两县主客户共十八万六千多户,四十三万二千多口,占全府人口的三分之一。宋朝的“口”是男丁数,每户平均以五人计,约九十多万人。所驻屯的军队及其家属,估计有二十万人以上,总人口当在一百二十万人左右,包括城外郊区十万人和乡村十万人。
城内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是沿御街两侧地区,特别西侧靠近皇城的地方,包括西南多山的丘陵地带。城外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就是沿西湖东岸靠近城门一带。北宋时,城内“四隅皆空回,人迹不到。宝莲山、吴山、万松岭林木茂密,何尝有人居。城中僧寺甚多,楼殿相望。出涌金门(即丰豫门),望九里松(按指到灵隐、天竺一条九里长的大道上夹道所栽松树)极巨,更无障碍”(周?《清波杂志》卷三)。说明北宋时西南多山的丘陵地带和城外沿西湖一带居民不多。但是到南宋时,情况完全不同了。万松岭和孝仁坊西岭上,“今第宅内官民居,高高下下,鳞次栉比,多居于上”(《梦粱录》卷一二《岭》)。同时“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有为诗云: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其盛可想矣”(《清波杂志》卷三)。
临安和北宋东京一样,人口中军队及其家属所占比例很大。禁军的战斗部队,东南第三将统属八指挥军,共四千零八十人;京畿第二将统属十七指挥军,共七千六百六十人,驻扎营都在城东东青门内。皇帝直卫禁军有殿前司和侍卫步军司,殿前司衙在皇城西南的凤凰山八盘岭,步军司衙在皇城西北的铁冶岭西。殿前司有军队七万三千人,步军司有军队三万三千人,除驻屯于钱湖门内万松岭及皇城周围以外,大部分散在崇新门外、候潮门外以及西湖西岸的教场和营寨。驻屯的厢军又有一万多人,还有内诸司所属的士兵,如皇城司所属有三千五百人。(www.xing528.com)
临安人口中,官吏及其家属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外地官吏往来的也多。如果遇到考试进士的年份,各路士人前来赶考的约有十万人,平均每人带一个仆人,总共就有二十万人。三桥等处的客邸住不下,只能权借城内寺院道观住宿,如仙林寺、明庆寺、千顷寺、净住寺、昭庆寺、报恩观、元真观等。他们来京时往往连带运来大批各地的土产,回去时又要买进各种用品。(以上依据《西湖老人繁胜录》“遇补年”条。所说二十万人,可能不准确)
其次,外地客商来往也很多,流寓的客商多住在凤凰山、吴山一带。特别是浙江(钱塘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常有“海商之舰”进出,海商之舰大者可载五六百人,中等可载二三百人,小的可载一百多人。浙江也还是沿海来往客商的出入口,运载柴炭、竹木、水果的严、婺、衢、徽等州的船只,运载鱼蟹水产品的明、越、温、台等州的船只,都集中到候潮门外浙江沿岸,或靠近江边的徐村。至于来自苏、湖、常、秀等州以及淮南、江西、湖南、两广的船只,都集中到余杭门外。米市也集中在这里。杭州城内有大河(盐桥运河)、小河(市河)及西河(清湖河),作为水上交通线,而这三条河流都集中到城的西北角,从余杭水门和天宗水门出城,和大运河连通。在余杭门外北新桥北,有新开运河,所有内地运输物资以及贩米客船,都由此进出杭州,因而北新桥成为通向内地的总枢纽。殿前司所属红座船就驻扎在北新桥外赵十四相公府侧,“于水次管船”。这是杭城的交通命脉,不仅“大小船往来河中,搬运斋粮柴薪;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梦粱录》卷一二《河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