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以大内北门和宁门为起点,一直向北,经过朝天门略向西折,接着又一直向北,经众安桥、观桥,到万岁桥,又折而向西,一直到达新庄桥和中正桥(斜桥),全长一万三千五百尺,铺石板三万五千三百多方。这条御街不仅是临安的中轴线,从和宁门到朝天门这一段,还具有外朝的广场性质,作为元旦和冬至举行大朝会时会集排班之用。在和宁门前御街的西侧设有三省、六部,这是中央官署的核心。这和北宋东京宣德门前一段御街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北宋东京的中央官署分列于宫城内和御街东西两侧;而南宋临安的主要中央官署只列于御街西侧,同时两侧都有居民的坊巷夹杂着。北宋东京宣德门前御街两旁建有东西两列“千步廊”,称为“御廊”,廊内各设有黑漆杈子和红漆杈子两行以限止行人,用作百官集合排班之所;南宋临安和宁门前御街两侧建有百僚待班阁子,左右排列有红杈子以限止行人,也是用作百官集合待班之用(参看图59)。《西湖老人繁胜录》具体叙述了当时元旦大朝会待班的情景:“岁节四更,诸厅人从,各往本厅,诸官纠内前(内前指大内以前),待班阁内坐。待大内开门,文武百官入至殿阶到班,法物仪仗罗列。禁卫待班齐,邀圣驾登宝殿。大臣并金国奏使,奏贺玉殿金阶。时有南番诸国贡宝进象到京。”这是元旦大朝会的待班情况。日常上朝也差不多,只是礼仪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条御街从和宁门一直向北,到万岁桥又要折而向西,到达新庄桥和中正桥呢?这是为了皇帝于“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灵宫(今省体育场一带)朝拜祖宗而特别设计的。景灵宫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开始在东京设置的,建筑于皇城以南的御街东西两侧,供奉有已故皇帝和皇后的御容,规定“以四孟月朝”。南宋建都临安,沿用这个体制。绍兴年间把新庄桥的刘光世、韩世忠旧宅改建为景灵宫,设有各个已故皇帝和皇后的殿,供奉有塑像,由皇帝亲自于“四孟”前往举行朝飨礼。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景灵宫的位置不在皇城以南,而在整个都城的西北,而且这座建筑的位置又是“投北坐西”的(《梦粱录》卷八《景灵宫》)。同时在景灵宫的附近,还建有供奉昊天上帝和圣祖、太祖以下皇帝的道观万寿观和奉祠五福太乙神的东太乙宫。万寿观建在新庄桥西,东太乙宫在新庄桥南。按礼规定,皇帝在每次朝献景灵宫后,要到万寿观诸殿行烧香礼(《梦粱录》卷八《万寿观》),也还要到东太乙宫行款谒礼(同上书卷一《车驾诣景灵宫孟飨》)。
原来北宋东京的东太乙宫建在东京城东南的苏村。临安的东太乙宫是高宗“驻跸于此,以北隅择地建宫”,选定这个新庄桥南的地点而兴建的。为什么原来造在东南方的东太乙宫,要“以北隅择地建宫”呢?而且在这座东太乙宫后面小圃中有个小土山,“建亭在其上,匾曰武林,即杭之主山也”(《梦粱录》卷一一《诸山岩》)①。原来武林山在杭州西面灵隐山后山,为什么又要把这儿一个小土丘称为武林而作为“杭之主山”呢?看来都是为了适应这个坐南向北的特殊布局而作出的特殊设施。(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