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街市的兴起,街巷的建筑很密集,失火很容易延烧。因而“京师火禁甚严,将夜分即灭烛,故士庶家凡有醮祭者,必先关白厢使,以其焚楮币在中夕之后也”。宋仁宗至和、嘉年间,枢密使狄武襄一夕醮祭,偶尔忘记报告,中夜就有探子驰白厢主,又报开封知府。等到厢主、判官到宅,火已熄灭很久,但事后官场中很多议论,迫使狄武襄自请调离京城(魏泰《东轩笔记》卷一)。据此可知,京城夜间有探子探查触犯“火禁”的事,上报到厢主和知府,厢主和判官就要亲往调查处理。
北宋京师还有设望火楼以及每坊巷三百步设军巡铺屋一所的制度。《东京梦华录》卷三《防火》:
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www.xing528.com)
这里所说“军巡铺屋”,设有铺兵五人,于夜间巡警,并收领公事,这是坊巷间所设的警察派出所,相当于秦汉都城中街上设的“亭”和唐代长安坊角设的武候铺(即街铺)。南宋绍兴二年正月二十一日,臣僚言:“乞下枢密院,委马步军司措置,略效京城内外徼巡之法,就钱塘城内分为四厢,……每厢量地步远近置铺若干,每一铺差禁军长行六名,夜击鼓以应更漏,使声相闻,仍略备防火器物。每两铺差节级一名,每十名差军员一名,皆总之于巡检。遇有收领公事,解送临安府,仍日具平安,申马步军司。本地分有盗贼,则巡检而下,皆坐罪如在京法。”(《宋会要辑稿·兵三》“厢巡”)南宋臣僚请求在临安仿效东京内外徼巡之法,每厢按一定地段设铺,这种铺就是军巡铺屋。军巡铺屋的责任不仅在于防火,更重要的是巡警和收领公事以及防捕盗贼。军巡铺屋所驻的是军队,属于军事系统,和唐代长安的武候铺同样性质。
望火楼的设置,是北宋东京的创举,这是繁华的街市兴起以后防火的必要措施。同时把扑灭火灾作为驻军的重要职责,而且规定:“在法放火者不获,其主吏皆坐罪”,后来又改为“非延及旁家者,虽失捕勿坐”(《说郛》卷八二引《道山清话》)。当时京城驻军很多,军官很方便迅速地调集大量人力用于扑灭火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