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都城制度:坊制演变与洛阳规划

北魏都城制度:坊制演变与洛阳规划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北魏时,开始对都城中居民的“里”称“坊”,有时“里”与“坊”互用。北魏建都平城的时候,建设郭城,就曾建成大小不同的坊。北魏后来迁都到洛阳,对洛阳的建设进一步有了统一规划。但是还必须指出,北魏洛阳的坊并没有完全做到统一,由于特殊的原因还有大坊和特大的坊存在,也还有不少沿用东汉、西晋的旧里和旧宅的。洛阳这种千户、五百户的大坊,超过了平城容四五百家的大坊。

北魏都城制度:坊制演变与洛阳规划

东汉以后,宫中贵族的住处有称为“坊”的①,“坊”与“防”通用,《礼记》有《坊记》一篇,“坊”读作“防”。“防”原是指四周有围墙的区域。到北魏时,开始对都城中居民的“里”称“坊”,有时“里”与“坊”互用。

北魏建都平城的时候,建设郭城,就曾建成大小不同的坊。“其郭城绕宫城南,悉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南齐书·魏虏传》)。说明平城所建的坊有大小,中间都是“开巷”的,究竟每个坊是两个门还是四个门,不清楚。北魏后来迁都到洛阳,对洛阳的建设进一步有了统一规划。景明元年(公元502年)征发了五万人,一次筑成三百二十个坊。根据《洛阳伽蓝记》,“方三百步为一里”,就是每一个坊正好一个平方里。整个洛阳,包括城区和东、南、西三面的郭区,东西宽二十个里,南北长十五个里,共三百个里。再加上南郭中央有凸出部分二十个里,正好总共三百二十个里。这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把居民的“里”整个建成,作出了整齐的布局,规定了统一的规格。

但是还必须指出,北魏洛阳的坊并没有完全做到统一,由于特殊的原因还有大坊和特大的坊存在,也还有不少沿用东汉、西晋的旧里和旧宅的。北魏宣武帝时甄琛上奏,曾讲到王公卿尹、贵势姻戚的诸坊,“大者或千户、五百户”(《魏书·甄琛传》)。洛阳这种千户、五百户的大坊,超过了平城容四五百家的大坊。东郭区建春门外御道以北的建阳里,即西晋的白社,里内有十寺,“里内士庶二千余户,信从三宝,众僧刹养,百姓所供也”(《洛阳伽蓝记》卷二)。(www.xing528.com)

这是个特大的坊。西郭区靠西面边界,在张方桥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是皇族的居住区,民间称为王子坊(《洛阳伽蓝记》卷四)。这个寿丘里的南北长度正和洛阳整个郭区的长度相等,成为一个广二里、长十五里的狭长贵族住宅区,相当于一般“坊”的三十倍,更是个特大的坊。

当时一般居民的“里”,都是正方形的,四面各开一门,设有里正二人和里吏四人主管里中政务,并设有门士八人,监督观察四门出入的人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