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研究

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研究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都城洛阳遗址,即所谓汉魏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以东15公里。传统的说法,认为汉魏故城原是西周的东都成周旧址,是不正确的。苏秦就是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北宫的重建,在汉明帝时。北宫中的大殿是德阳殿。东汉洛阳的布局,显然和西汉长安不同。东汉洛阳主要宫室是南宫和北宫,南北纵列,以南门为正门。这是当时对朝会礼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西汉的礼制规定,到未央宫参加朝会要从东阙进入,上书或要求谒见要到北阙。

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研究

东汉都城洛阳遗址,即所谓汉魏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以东15公里。传统的说法,认为汉魏故城原是西周的东都成周旧址,是不正确的。这里原是战国时代东周(从周分裂出来的小国)的城市。苏秦就是东周洛阳乘轩里人。洛阳原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人口众多,战国末年被秦攻占后,河南(今洛阳市)和洛阳曾作为吕不韦(?—前225年)的封邑,人口多到十万户。

洛阳故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当时九里多,东西宽约当时六里多,被称为“九六城”①。遗址的南墙已被洛水冲毁,西墙残存4290米,北墙长3700米,东墙残长3895米,连同南墙约长13000米,约合汉代三十一里,基本与文献相合。城内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参看卷首图版十六)。

秦及西汉时,洛阳已有南宫和北宫,汉高帝即帝位于汜水之阳以后,曾“置酒雒阳南宫”,见《史记·高祖本纪》。《正义》引《舆地志》说:“秦时已有南北宫。”①东汉光武帝(公元25—57年)就是到南宫的却非殿以后,定都洛阳的。光武帝在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正月“起南宫前殿”(《汉书·光武帝纪》)。这个南宫前殿当即崇德殿。后来魏明帝(公元227—239年)就在崇德殿的旧址上起建太极殿②。据《元河南志》的《后汉京城图》,却非殿即在南宫的端门以南,崇德殿即在却非殿之后,前有章台门(参看图37)。

北宫的重建,在汉明帝时。永平三年(公元60年)“起北宫及诸官府”,八年冬十月“北宫成”(《后汉书·明帝纪》)。北宫中的大殿是德阳殿。德阳殿东西宽37丈4尺,南北长7丈③,与秦代阿房宫和西汉未央宫前殿相比,面积还不算太大,但是德阳殿的“庭”很大,和阿房宫一样可以容纳一万人。它的陛(台阶)高2丈,殿前有朱雀五阙,高耸入云,从四十里外便可望见④,规模很是雄伟。

东汉洛阳的布局,显然和西汉长安不同。西汉长安主要宫室是长乐宫和未央宫,东西横列,以东门为正门。东汉洛阳主要宫室是南宫和北宫,南北纵列,以南门为正门。位于长安城东南部的长乐宫主要用作太后住处,位于长安城西南部的未央宫是朝廷中心,大朝会都要在未央宫前殿举行。洛阳的北宫中有永乐宫和永安宫作为太后住处,但是北宫和南宫都用作朝廷,元旦的大朝会规定在北宫的德阳殿举行(参看图38)。(www.xing528.com)

长安的城门,四面各有三门,以东墙的城门作为正门,设有门阙。并以东墙北门(宣平门)为主要城门,有“东都城门”之称,宣平门外的东郭门又称“东都门”。洛阳的城门,东、西两面各三门,北面只二门,南面有四门,以南面偏东的平城门为正门。蔡邕说:“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也。”(《续汉书·五行志一》)平城门从南向北,直对南宫的南门(朱雀门),主要供皇帝出南门外郊祀之用,所以是“门之最尊者”。在十二城门中,只有平城门作为宫门看待,属卫尉管理,设有司马主管,秩千石,其他十一门都属城门校尉管理,设有候主管,秩六百石①。值得注意的是,平城门原来是没有的,是建武十四年南宫前殿建筑以后开辟建设的。南宫前殿起建于这年正月,平城门开辟于这年九月。《古今注》(《续汉书·百官志四》刘昭注引)说:“建武十四年九月开平城门。”①可知平城门不但供皇帝出南门郊祀使用,而且还供群臣前往南宫前殿参加朝会使用。这是当时对朝会礼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西汉的礼制规定,到未央宫参加朝会要从东阙进入,上书或要求谒见要到北阙。主管接受上书和谒见的“公车司马”也在北阙。而东汉的礼制,参加朝会要从南门进入,上书或要求谒见也要到南阙。《续汉书·百官志》说:卫尉所属公车司马一人,“掌宫南阙门,凡吏门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这个礼制的改变,就使得整个都城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从此宫室的南门成为主要门户,南面的平城门也成为主要城门。而北面的两座城门失去重要性,夏门(北墙西门)常被用作送丧的通道①,谷门(北墙东门)还被用作送罪犯出城行刑的地方②。

由于洛阳城坐北朝南,储备粮食和兵器的太仓和武库都造在城内东北角,位于北宫东北。《洛阳记》(《后汉书·坚镡传》注引)说:“建始殿东有太仓,仓东有武库。”武库以东城墙为屏障,灵帝时武库及东垣(东城墙)屋前后毁坏,蔡邕说:“东垣,库之外障。”(《续汉书·五行志一》)《元河南志》的《后汉京城图》,画武库在太仓之西,是错误的。太仓建于狄泉之北,狄泉与阳渠相通③,以便漕运。作为朝廷大臣的“三公”的官府则设在南城墙东门(开阳门)内,《古今注》说:“永平十五年更作太尉司徒司空府开阳城门内。”靠近南宫的东门。司徒府和南宫的东阙相对。蔡质《汉仪》说:“司徒府与苍龙阙对。”(以上都见《续汉书·百官志一》刘昭注引)

尽管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布局不同,然而城的性质没有改变,洛阳城依然属于内城性质。南宫和北宫不仅面积很大,而且占据城中主要部位,不仅北宫的北墙靠近北城墙,南宫的南墙也靠近南城墙,南门与平城门相连接。司徒、司空二府“光观壮丽”(《太平御览》卷二七引《汉官仪》)。所有宫殿、仓库、官署,和西汉长安一样,布满整个都城之内。华延隽《洛阳记》说:“洛阳城内,宫殿、台观、府藏、寺舍,凡有一万一千二百十九门。”(《玉海》卷一七三汉洛阳城所引)。《太平寰宇记》卷三洛阳县下引《洛阳记》说:“洛阳城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内宫殿、台观、府藏、寺舍,晋魏之代,凡有一万一千二百一十九门。自永嘉之乱,刘曜入洛阳,元帝渡江,官署里闾,鞠为茂草。”班固《东都赋》说:“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的确,洛阳整个城属于“皇城”(内城)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