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安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研究中的内城性质

长安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研究中的内城性质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惠帝时建筑长安城墙,是陆续筑成的。从整个长安城的结构来看,属于内城性质,相当于秦都咸阳西部的“城”,也相当于战国时代齐都临淄、韩都新郑、赵都邯郸连结在大“郭”以西的小“城”。西汉长安城内,宫室、宗庙和官署占全城面积三分之二以上。长安城内北部也还有不少中央官署和三辅官署的附属机构。这正说明长安城以东门为正门。长安城内八街中,洛城门大

长安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研究中的内城性质

惠帝建筑长安城墙,是陆续筑成的。城的平面近方形,北墙因河流的限制,西北角从东北向西南曲折倾斜。南墙和西墙因宫殿建筑关系,中段有些曲折。现存遗址,东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汉旧仪》(《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说:“长安城方六十三里,经纬各十五里,十二城门,九百七十三顷。”所谓“方六十三里”,是说周围六十三里,大体上和现存遗址差不多①,面积约36平方公里。

从整个长安城的结构来看,属于内城性质,相当于秦都咸阳西部的“城”,也相当于战国时代齐都临淄、韩都新郑、赵都邯郸连结在大“郭”以西的小“城”。由于西汉继承了秦代建造许多大宫殿的风气,包容许多大宫殿的城墙就不能不扩大。因此长安这个城,面积不但远远超过战国时代中原大国以及秦代的宫城,而且超过西周东都成周的王城。

西汉长安城内,宫室、宗庙和官署占全城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南部并立的长乐、未央二宫,周围都合汉代二十多里;中部的桂宫和北宫,周围都合汉代十多里,此外还有明光宫。汉武帝因为“未央宫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三辅黄图》)。建章宫周围合汉代三十里,因为城内造不下,造到西边城外去,用飞阁来和未央宫沟通。秦始皇造了许多宫殿,为了避免与群众接触,保持行踪秘密,宫殿之间用“复道”(或作道)连通。汉代也还如此。长乐和未央两宫之间,惠帝为了便于探望太后,造有连通两宫的复道。未央宫不但西面有复道通到建章宫,北面也有复道通到桂宫。桂宫又有“复道从宫中西上城,至建章神明台,蓬莱山”(《三辅黄图》引《关辅记》)。同时明光宫也和长乐宫有复道相通。班固《西都赋》说:“辇道经营,修除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凌?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连外属。”在长安城内的南部和中部布满了许多宫殿,而且这些宫殿之间都有复道作为架空的交通线而把它们连结在一起

当时长安城内,南部和中部除了充满宫殿以外,还设有宗庙和不少中央官署、三辅官署以及仓库夹在中间。《三辅故事》(《太平御览》卷一九五引)说:“太上皇(庙)在长安香室(街)南,高庙在长安城门街东,太常街南。”《三辅黄图》又说太上皇庙在“香室街南,冯翊府北”。别本《三辅黄图》(《汉书·叔孙通传》颜注引晋灼说)又说:“高庙在长安城门街东,寝在桂宫北。”《长安志图》的《汉故长安城图》(图32),将高帝庙画在覆盎门(南墙东门)的西北。当时太上皇庙和高帝庙,都是占地不小的。作为三辅之一的冯翊府,就建筑在太上皇庙围墙内的空地上。《汉书·晁错传》说:景帝时晁错为内史,“内史府(即汉武帝以后的冯翊府)居太上庙?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门南出,凿庙?垣”。因为宗庙是仿效宫殿式样建筑的,占地很大,并有围墙,正门也东向。三辅治所设在长安城内也要占不少地方。据《三辅黄图》,“京兆在故城南尚冠里,冯翊在故城内太上皇庙西南,扶风在夕阴街北”。清明门内设有籍田仓,因而又称籍田门。

长安城内北部也还有不少中央官署和三辅官署的附属机构。北城墙中门名厨城门,“长安厨在门内,因为门名”(《三辅黄图》)。长安厨设令、丞,和长安市令、丞同为京兆尹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长安厨“主为官食”(《汉书·王嘉传》颜注),也还供应大量祭品。城内西北角,今相家巷东,有钟官官署所属铸钱的作坊,占地一平方里以上;今相家巷西,又有某一官署所属制作陶俑的作坊①。附近又有大官府第,今相家巷附近出土有“萧将军府”瓦片,当为萧望之的府第(陈直《汉书新证》第406页)。东北靠近宣平门一带,又是达官贵人集中居住之区,有“贵里”之称。庾信哀江南赋》所谓“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周书·庾信传》)。

当时达官贵人的府第,以建在未央宫北阙附近的最为豪华。张衡《西京赋》说:“北阙甲第,当道直启,程巧致功,期不?絩,木衣绨锦,土被朱紫。”当时一般住屋大多建造在里闾以内,只有贵人甲第,当路开门。汉魏制度,“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爵虽列侯,食邑不满万户,不得作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初学记》卷二四引《魏王奏事》)。汉哀帝宠臣董贤大第,就“开门乡(向)北阙,引王渠灌园池”(《汉书·王嘉传》)。诸侯王在京师都造有官邸,吕太后曾“置酒齐邸”,即齐悼惠王的官邸(《史记·吕太后本纪》正义:“汉法,诸侯各起邸第于京师”)。汉文帝以代王而被迎入长安,将即帝位,先“驰入代邸”(见《史记·孝文本纪》,《汉书·文帝纪》同,颜师古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各郡设在京师的郡邸,常常被用作群吏上计时食宿之处,见《汉书·朱买臣传》。当时所封列侯都不到封邑,住在长安。西汉初年“诸侯邸第百余,皆高帝一切功臣”(《汉书·燕王刘泽传》)。文帝二年诏令说:“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史记·孝文本纪》)(www.xing528.com)

总之,规模巨大的皇宫、宗庙、官署、附属机构以及达官贵人、诸侯王、列侯、郡主的邸第,占据了长安城的绝大部分,因此长安城属于内城性质是很明显的。

从长安的城门和街道的布局来看,整座内城是坐西朝东的。长安有十二座城门,每边城墙有三座城门。根据考古发掘的结果,只有东门的两侧城墙设有门阙。已发掘的宣平门(东墙北门)和霸城门,门口两侧的城墙都有向外凸出部分。如同齐都临淄小城的东门一样,原来应当建筑有门阙①。这正说明长安城以东门为正门。

城内共有八条大街(以下参看图33,东市与西市的位置,下节另有说明)。在十二门中,东墙南门(霸城门)、南墙东门(覆盎门)、南墙西门(西安门)、西墙南门(章城门),因为入门不远即是长乐宫或未央宫,所以没有长的街道。其余八门,都有通入城内的大街。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大街,各有四条。南北向的大街中,以安门大街最长,计5500米,从南墙中门(安门)向北,穿过大部分宫殿区,连接宣平门大街。东西向的大街中,以宣平门大街最长,计3800米,从东墙北门(宣平门)向西,直通到北墙中门(厨城门),与南北向的洛城门(北墙东门)大街、安门大街、厨城门大街相交接,是城内东北部东出的交通要道。这是长安最主要的通道。长安城内八街中,洛城门大街最短,计长85米,其余的大街长度多为3300米左右。八条大街的长度虽有差别,但是它们的宽度完全相同,都在45米左右。长安每个城门都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8米,除去两侧立柱所占2米,实宽6米。与此相应,每一大街中间有两条宽约90厘米的排水沟,将大街分为三条并行的道路,中间一条宽约20米,是专供皇帝使用的“驰道”,两侧的两条各宽12米左右,是官吏和平民交通的道路。这就是张衡《西京赋》所说:“旁门三开,参(三)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径。”(李善注:“一面三门,门三道,故云参涂。涂容四轨,故方十二轨。”)以及《三辅决录》所说:“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涂洞开,隐以金椎。”(张澍及茆泮林辑本)

在城外北部以及东北部的“郭”区,有通向外地的大道。从东墙北门(宣平门)向东,有越过漕渠和霸水的霸桥,可以到霸水以东广大地区,这是城内东出的交通要道。从北墙西门(横门)向北,经横桥大道,越过渭水上的横桥,可以到渭水以北广大地区,这是城内北出的交通要道。除了宣平门和横门是主要出入的门户以外,还有洛城门(北墙东门)、厨城门(北墙中门)、雍门(西墙北门)也是出入门户。其他的城门都是宫殿区的出入门户,不是人们经常进出的。安门大街虽是南北向的一条长街,但是因为大部分经过宫殿区,故不是人们出城进城的主要通道。人们从外地要进入未央宫,多数还是从宣平门或横门入城,经横门大街南下进未央宫北阙,或者再经安门大街南下进未央宫东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