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的基本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58建筑平面规则性表4-15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立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装配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的基本要求

1.结构布置

(1)平面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平面形状的规定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关于混凝土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定相同,即满足以下要求:

①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②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4-58),长宽比(L/B)宜按表4-15采用;

③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4-58),l/Bmax、l/b宜按表4-15采用;

④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4-58 建筑平面规则性

表4-15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2)立面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规定:装配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2.结构整体分析

根据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成果,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采取了可靠的节点连接方式和合理的构造措施后,其性能可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相关规定时,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进行适当放大。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规定: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1.3~2.0(现浇楼盖),也可取合理的增大系数(叠合楼盖)。(www.xing528.com)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规定:主体结构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计入外挂墙板的影响:

(1)应计入支承于主体结构的外挂墙板的自重。

(2)当外挂墙板相对于其支承构件有偏心时,应计入外挂墙板重力荷载偏心产生的不利影响。

(3)采用点支承与主体结构相连的外挂墙板,连接节点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时,可不计入其刚度影响。

(4)采用线支承与主体结构相连的外挂墙板,应根据刚度等代原则计入其刚度影响,但不得考虑外挂墙板的有利影响。

在进行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考虑填充墙及外围护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当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9。

3.连接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机械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连接等连接方式。直径大于20 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的规定;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的规定;当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

预制构件的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拼接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2)预制构件的拼接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

(3)预制构件的拼接应考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利影响,宜适当增加配筋。

纵向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框架柱、框架梁、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挤压套筒接头应满足Ⅰ级接头的要求,连接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楼板分布钢筋的挤压套筒接头应满足Ⅰ级接头抗拉的要求;

(2)被连接的预制构件之间应预留后浇段,后浇段的高度或长度应根据挤压套筒接头安装工艺确定,应采取措施保证后浇段的混凝土浇筑密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