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代世系梳理,史记一百讲第四讲

夏代世系梳理,史记一百讲第四讲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共十四世,十七位王。司马迁对夏代世系的粗线条勾勒,其意义是十分巨大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一下《殷本纪》。司马迁在《殷本纪》中记载了商代的三十一位王。至于司马迁依据的材料,我们已不得而知。禹在位的第十年,到东南巡视,到会稽后逝世,把天下交给益。夏朝的第二代君王是启。夏朝第三位有事迹记载的君主是孔甲。夏朝就讲这么多,下一讲讲《殷本纪》。

夏代世系梳理,史记一百讲第四讲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共十四世,十七位王。司马迁的记载是: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厪—孔甲—皋—发—桀。桀被商汤所灭。

这十七位王中,有三组是同一世,即:

仲康系太康弟,两人为一世;

扃为不降弟,两人为一世;

厪与孔甲为一世,两人系堂兄弟。

这十七位王,重点介绍的只有四位:一是开国者大禹;二是禹之子启;三是爱养龙的孔甲;四是亡国之君夏桀。夏朝的历史,本来还有两位重要国君,一是太康,史称太康失国;二是少康,史称少康中兴。但司马迁没有写,我们也就不讲了。

司马迁对夏代世系的粗线条勾勒,其意义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夏代的材料非常缺乏,有人甚至怀疑夏的存在,所以司马迁的记载就显得十分珍贵。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这十七位王从何而来,准确吗?因为司马迁写夏,夏离司马迁也近两千年。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一下《殷本纪》。司马迁在《殷本纪》中记载了商代的三十一位王。这三十一位王从后来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得到了证实,证实司马迁写的这三十一位王是正确的。现在司马迁祠广场的殷文化园地面有一块大龟甲,就刻着这三十一位王的名字。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史记》中商代世系的记述基本是真实的,从而推想《夏本纪》也不会全属杜撰。”现在学者采取的是以商朝推想夏朝的方式,认为应该是正确的。至于司马迁依据的材料,我们已不得而知。

关于夏朝的君王,首先讲禹。大禹一生的主要功绩是治水,上一讲已讲过,这一讲讲禹的治国。

帝舜为了考察禹,问禹:“你有什么好意见?”禹说:“予思日孶孶。”

就是说,我想每天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问禹:“什么叫孜孜不倦?”禹说:“滔天洪水,浩浩荡荡,包围山岳,漫没丘陵,百姓苦不堪言。我旱路坐车,水路坐船,泥路坐撬。我把九州的河流疏通,使其流入大海。又和后稷一道使百姓能得到食物,对于缺粮的地方,从有余粮的地方调粮补充,使人民安定,国家长治久安。”舜对禹说:“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

在舜看来,大臣是他的手足耳目,他要佑助人民,大臣们应该辅佐他。

舜还对禹说:“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

意思是说:“我有违失之处,你们要匡正我。不要当面颂扬讨好我,下去在背地里诽谤我。”

还告诫禹:“不要像丹朱那样沉溺于淫戏,只知爱好游乐。”禹回答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做妻子。我离开家去治水,以后生了我的儿子启。我不曾在家尽过抚养儿子的责任,所以能完成平治水土之功。”舜说:“这些全是你的功劳。”

皋陶感到禹的德业特别可敬,便令全民都要以禹为榜样好好学习。

这时,乐官进行音乐演奏,舜帝高兴地作了一首歌:(www.xing528.com)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意思就是说:大臣们欣喜啊,元首奋起啊,百官们共同治理啊!国家元首一词即由此而来。

舜又唱:“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从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意思是说:元首圣明啊,大臣贤良啊,万事就能纲举目张啊!元首治事琐碎,大臣就会怠惰啊,万事都会堕落。

舜经过严格考察,便向上天推荐禹继任天子。过了十七年,舜帝去世。三年丧事毕,禹为了避天子之位,让舜的儿子商均继位,自己跑到阳城躲起来。韩城有学者认为阳城在新城坡底村。禹虽然逃避了,但是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禹,禹于是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夏朝正式诞生。

禹继天子位后,即向上天推荐皋陶,并授权他管理政务。可是不久皋陶死了,禹就将他的后代封在英、六等地,然后提拔益管理政务。

禹在位的第十年,到东南巡视,到会稽后逝世,把天下交给益。三年,丧事完毕,益让帝位给禹的儿子启,而自己避居到萁山南边。

禹的儿子启很贤明,天下都希望他当天子。大禹虽然把天下授予益,但益辅佐禹时间不长,还没有取得天下的信服,所以诸侯都离开益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君王禹的儿子啊!”于是启即天子位,这就是夏后帝启。启的继位,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改革,即标志着父死子继的“家天下”政治制度的确立。这一政治制度一直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

夏朝的第二代君王是启。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关于启的一生,司马迁只记了一件事,就是伐有扈氏。有扈氏不服从启的命令,启就挥师讨伐,大战之前,作了一篇《甘誓》,说:“我奉上天旨意伐有扈氏。战车左边的战士,如果不完成战车左边的任务,战车右边的战士,如果不完成战车右边的任务,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祖庙里奖赏;不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社坊里杀掉,连家属也要杀的杀,做奴隶的做奴隶。”由于战争动员充分,终于灭掉有扈氏,天下都来朝贺。

夏朝第三位有事迹记载的君主是孔甲。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位君主,是一位昏君。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就是说孔甲专喜鬼神迷信之事,又好色淫乱,使夏后氏王朝统治衰败,诸侯都叛离他。

孔甲还有一个爱好,养龙。当时天降二龙,有雌雄,孔甲很喜欢,但不会饲养。陶唐氏的后代中有一位叫刘累的人,曾学过养龙的本领,就来给孔甲养龙。孔甲赐他姓御龙氏,还给他封国。这个刘累可能也是个无能之辈,他把雌龙养死了,竟把龙蒸熟给孔甲吃。孔甲想起要看这两条龙,派人来取,刘累吓坏了,只好逃跑了。

夏朝的亡国之君是帝桀,他的名字叫履癸。帝桀时,由于孔甲以来诸侯多已背叛夏王朝,桀不知用德治来挽救颓势,却一味用武力去镇压诸侯百姓,百姓不堪忍受。这时,桀把诸侯中最有影响力的汤召来,囚禁在夏台狱中,但不久又把汤放了。汤后来成为商朝的开国之君。

“汤修德,诸侯皆为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就是说汤能注重道德修养,天下诸侯都归服汤,汤便率兵伐夏桀。桀逃到鸣条,鸣条在今河南开封的陈留附近。桀后被汤流放而死。

桀在逃败时对人说:“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桀死后,汤登上了天子之位,于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汤封了夏代的后裔,传至周代,封在杞国,杞人忧天的杞,是周初的十二诸侯之一。

夏朝就讲这么多,下一讲讲《殷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