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想抗菌抑菌剂的要求
(1)安全性,抗菌剂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繁殖,但是否对人体细胞有害是使用者和生产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抗菌剂的安全性试验非常重要。LD50是抗菌剂安全性表征指标之一。LD50也称作半致死浓度,指被试验的动物导致死亡的剂量的一半的最小值。这个值越高则安全性越好。
(2)高效性、广谱性。致病菌达到几十种之多,希望一只抗菌剂能够对多种细菌有作用。高效性是指在小剂量下就能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3)耐久性。表示当成衣洗涤20~50次时仍有抗菌活性。
(4)对成衣的染色色光、牢度、织物风格无显著影响。
(5)与常用助剂有良好的配伍性。织物整理工作液往往含有多种化学物质,配伍性差会使整理液絮凝、沉淀分层,影响整理效果或使整理剂失效。
(二)成衣用抗菌抑菌剂
1.有机硅季铵盐类
(1)整理剂及性能: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剂的代表产品是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它是一支性能优异的抗菌剂。目前,该类产品已有多家国内外厂商生产。
DC-5700的毒性极低,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的细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26种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整理的服装洗涤10次后抗菌率仍保持在90%以上,用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抗菌整理,均有优异的耐久性。
DC-5700适合于纤维素纤维和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及混纺产品。用于内衣、睡衣、运动服、工作服、袜子及毛巾等抗菌整理。国产抗菌剂FS-516,抗菌剂SCJ-877与DC-5700有相近的结构和性能。
(2)成衣抗菌整理工艺:
工艺流程:成衣→浸渍整理液→离心脱水→烘干→吹烫、压烫→冷却。
工作液:抗菌剂DC-5700,5~20 g/L;渗透剂JFC,0.5 g/L。
浸液温度40~50℃,浸渍30 min,服装要完全浸透;离心脱水,带液率70%~80%;转笼烘干温度90~100℃;120℃吹烫、压烫。整理后成衣增重控制在0.1%~1%。(www.xing528.com)
2.二苯醚类整理剂
瑞士汽巴公司的Irgasan DP-300属于此类。这类整理剂对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白色念珠菌(真菌)有优异的抗菌活性,能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繁殖,防止恶臭。主要用于涤纶服装的抗菌整理。高温高压浸渍法,可与涤纶服装染色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
(1)成衣染色抗菌整理同浴一步法工艺流程:成衣→浸渍整理液→离心脱水→烘干→吹烫、压烫→冷却。
(2)工作液:染料,x%(对衣物重量百分比);抗菌剂SFR-1,10%(对衣物重量百分比);扩散剂,1 g/L;磷酸氢二铵,2 g/L;JFC,0.2 g/L。扩散剂有促进染料或助剂向纤维内部扩散的作用;磷酸氢二铵是稳定pH值的缓冲剂。
(3)浸渍整理及升温工艺:室温加入整理剂以及分散染料,快速升温至80℃;然后以2℃/min升温至130℃保持30~60 min;最后以2℃/min从130℃降至50℃,取出水洗,在离心甩干机中脱水,转笼烘干机内烘干,最后压烫或吹烫即可。
国产抗菌防臭整理剂SCJ-891属非离子型有机抗菌剂,有广谱抗菌性能,用于涤纶、涤棉、锦纶等材料的成衣、床单、毛巾、袜子、地毯的整理,用于涤纶材料的成衣整理,其整理工艺与二苯醚类相近。
3.天然抗菌剂
出于环保及健康安全的原因,天然抗菌剂备受青睐,被开发应用于成衣整理的抗菌抑菌剂有艾蒿、芦荟、壳聚糖等,是一类前景广阔的抗菌剂。
(1)壳聚糖类抗菌剂:这类抗菌剂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无毒、具有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壳聚糖分子中带正电荷的氨基吸附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细胞壁,并与阴离子成分结合,阻碍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抑制细胞生长,阻断细胞壁内外物质的输送致微生物死亡。
抗菌工艺流程:成衣浸渍工作液(60℃,30 min)→NaHCO3处理(5 g/L,室温处理15 min)→水洗→柔软处理(柔软剂5~10 g/L,60℃处理15 min)→烘干→成品。
工作液:醋酸1%(对衣物重量百分比);壳聚糖0.3%~0.5%(对衣物重量百分比)。
(2)艾蒿:艾蒿的主要成分有1.8-氨树脑、α-守酮、乙酰胆碱等,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用艾蒿提取物吸附在微胶囊状的无机物中制得抗菌剂。将艾蒿处理后的睡衣或内衣用于变异反应性皮炎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3)芦荟:用芦荟提取液做抗菌剂,主要成分包括多糖类和酚类。芦荟汁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芦荟提取物整理到成衣上,使之具有皮肤护理、抗菌、抗过敏、消炎功能。芦荟本身的耐热性好,在121℃环境下处理20 min几乎不会影响其抑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