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染色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多取自织物和纱线染色的染料和染色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可用于织物、纱线的染料及染色方法均可用于成衣染色。在织物和纱线染色中,被染物的结构和张力是基本相同的,而在成衣染色中,被染物的结构和张力存在较大差异。如款式最简单的文化衫、毛衫,其领口、袖口、下摆等俗称三口,针织方法多用双针板(筒),以罗纹等双面针织物制作,而其正身、袖子等处多用单面针织物,故在正身与三口之间被染物的织物结构是不同的。这种结构的不同使得被染物的张力也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单面针织物内在张力小,纤维溶胀后,在织物和纱线内尚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染料进出。双面针织物内在张力大,纤维溶胀后,在织物和纱线内比较紧密,不利于染料进出。同时服装各衣片被缝合处、缝合线及缝合部位的张力更大,导致被染物很多部位的紧密程度不同。染料的一般上染规律是张力小、比较疏松的部位染料容易上色;张力大、比较紧密的部位染料上染困难,其外在表现是容易得色的部位得色深,不易上色的部位得色浅。所以同一件成衣染同一颜色时就会出现深浅不一,甚至色光不一的色差。在正常检验中被视为染疵,这种染疵是成衣染色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成衣染色有别于织物、纱线染色较突出的表现之一。选取一些分子较大且在高温阶段上色的染料,在高温条件下浸染,使得单件成衣各部位得色一致,可以消除色差。
通常要染色的成衣一种是使用织造后的坯布(生坯);另一种是使用织造后并经过适当前处理的织物(熟坯)。两者的差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缩率的差别:通常织物的缩率由织缩和染缩两部分组成。织缩在织物下机后至坯布存放期即可完成。染缩是在染整加工中完成的,一般情况下80%的染缩是在织物染整加工的前处理阶段完成的。若采用生坯缝制的成衣进行染色,这些成衣需要以成衣方式进行前处理。染色成衣产生的收缩是在成衣后发生,导致成衣各部位张力不均的状况加剧,在染色时色差加大。若用熟坯缝制的成衣准备染色,上述收缩在缝制前已完成,其影响已消除,减少了使色差加大的机会。
(2)内应力的差别:织物在纺纱织造时产生的内应力,是染整前处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坯布方式进行染整前处理,内应力的去除比较一致和彻底。以生坯制作的成衣进行前处理,由于裁片面积较小,又是多片缝合,内应力方向不一致,内应力的消除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成衣扭曲等新问题。所以使用熟坯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新的内应力问题,原有坯布的内应力去除比较彻底,从而控制了色差扩大的趋势。(www.xing528.com)
(3)纤维表面杂质去除程度:织物经过前处理,不仅将纤维表面的纺纱油剂、污垢等清除彻底,还可去除棉脂、棉蜡及色素。经过浓碱处理的机织物丝光和针织物碱缩,还可增加纤维对染料的吸收。蚕丝制品坯布脱胶比较充分。所以熟坯的吸收状态一致性较好。若对生坯制成的成衣进行前处理,最大的问题在于同一件成衣丝胶去除的不一致性,因为张力大的地方不仅对染料吸收少,对助剂吸收也少,杂质去除不彻底。造成了同一件成衣各部位有差别,再用此成衣去染色,则将色差进一步扩大。综合以上三种因素,选择熟坯缝制被染成衣,比较容易控制各部位间色差。
坯布的选择是首要问题。但是缝纫用线的选择也不可忽视。一般要用与坯布同一类材料的缝纫线进行缝合,才能保证成衣染色时缝纫线与成衣得到同样的色泽。另外缝纫线在成衣中所受的张力最大,对染料的吸收少,得色浅,也将影响染色质量。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选择的缝纫线对染料的吸收要明显好于成衣,如棉的机织品,可用黏胶长丝的缝纫线。另一种是缝合时将缝纫设备的张力调低,缝合速度降低,如针织物用套口缝合机,需将缝合张力降低,使得缝纫线张力得以缓解,增加对染料的吸收。有时这两种方法要同时使用,方可奏效。
服装染色与织物、纱线染色的另一个不同处在于前后的辅助工序不同。服装染色时,对于有门襟或开口的款式,如开衫、T恤、夹克以及裤、裙的开口部位等,在染色前不能锁扣眼、上拉链,而要用手工对襟缝合,以防止染色使两对襟收缩不一致,造成门襟不齐的疵病。染后去除缝合线再锁扣眼、上拉链,这样可以避免扣眼处张力过大而造成的色差问题以及染色时高温、强化学条件等对扣眼、纽扣、拉链的蚀损。同理,服装的纽扣、垫肩、商标、号码、水洗标以及品牌标志的刺绣等都要在成衣染色后再进行加工,以保持服装总体的美观。服装口袋的面料与服装同时加工。对针织物而言,口袋与服装在款式及用料方面均为一体,可同时染色。而对机织布来说,服装口袋是另外一种材料,可先行缝制,在成衣染色后再缝到服装上。一般情况下口袋使用涤棉白布不需染色,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先缝在成衣上,同时染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