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共同阅读《史记》,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专题一:文学手法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以人物为主要的记录对象,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文学手法,使史书极具文学性。请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手法进行分析。
《史记》的人物刻画手法
司马迁以高妙的写人艺术,再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风貌,使其千载之下仍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以《项羽本纪》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
文中对项羽的细节描写不少。例如,年少的项羽在学习的时候说的那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可见其年少即怀宏图大志。在观看秦始皇巡游时他说出“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实为大逆不道,可是却体现了项羽胸怀大志、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他兵败被困东城,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却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一个骄矜自傲的形象跃然纸上。在随后的战斗中,他果如其所言三胜汉军,对身边的随从说:“何如?”“何如”就将他的得意和自负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
其次,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个性。
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是《史记》的一大特色。在《项羽本纪》中,作者就将项羽和刘邦进行了对比。刘邦手下的曹无伤向项羽告密“沛公欲王关中”,项羽听了大怒,立即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见项羽的粗暴直率。而刘邦听了项伯告密后,马上和项伯约为婚姻;在项羽面前又谦卑恭敬,巧言辩解,终于使项羽轻信了他的话,完全解除戒备,甚至告诉他,“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刘邦的深谋远虑、沉着老练展露无遗。通过对比,二人性格的不同就充分表现了出来。
第三,运用复笔,反复刻画突出人物形象。
《史记》中复笔手法的运用极其频繁,《项羽本纪》中“莫敢”“无不”等词的反复出现,就很好地表现了项羽的性格特征。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可见项羽一出场,众人就被一种“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气氛所笼罩,表现了项羽“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之形象。而刘邦在此篇中则反复说“为之奈何”四字,一个可怜卑微的“弱者”就出现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句话也表现了刘邦的圆滑机智、谦虚谨慎、从善如流。
除了这些,作者还采用了其他手法来刻画人物。总之,《史记》写人记事手法高超,塑造了上百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不愧为“无韵之离骚”。
●●●专题二:人物分析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他们都各具特色。请选择一个或者一类人物进行分析。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
《史记》描写了数百个人物,帝王将相、游侠刺客,无所不有,他们的人生际遇各不相同。这些人身上带有司马迁浓厚的忧患意识,普遍具有一种慷慨悲壮的英雄色彩。学者韩兆琦指出:“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与他同时代以及后代其他人笔下的人物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英雄色彩,而尤其突出的是他们还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悲剧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根据悲剧产生的不同原因,可以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悲剧。又可细分为变革者悲剧、忠臣悲剧、功臣悲剧。
变革者悲剧的代表人物是吴起、商鞅、晁错、陈涉、吴广等。这些人物是历史的先驱,他们站在历史的关口,具有全新的眼光,追逐全新的事物,踌躇满志,满腔热血,因此和当时的反对势力产生冲突,招致保守派的打压和阻挠,最终被毁灭。如商鞅被车裂,吴起被乱箭射死,晁错被皇帝下令处死。
忠臣悲剧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伍子胥等。这些人物的悲剧是由昏君、奸臣的排斥与迫害造成的。比如屈原出身高贵、德行高洁、才华横溢、忠君爱国,却被小人妒忌谗害,两次被流放。他一心报国为民,却不得其主,最终自投汨罗河而死。伍子胥为成就吴国霸业呕心沥血,最终却落得赐剑自尽的下场。
功臣悲剧的代表人物是文种、韩信等。这类人物的悲剧是因功高震主。古代君王能共患难的多,能同安乐的少,大部分功臣都会落得个“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悲惨结局。文种呕心沥血,使越国国富民强,后又献九计伐吴,可是在越王报了国仇家恨之后,却被赐剑自杀。淮阴侯韩信是“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的关键,在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却先是被贬,最后惨死长乐宫。
第二类:性格悲剧。(www.xing528.com)
这类人物以项羽和赵武灵王为代表。他们的悲剧是由性格缺陷或是自身的其他原因造成的。比如项羽,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里对其性格的复杂性有一段精彩论述:“‘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而赵武灵王,虽雄才大略、气魄宏大,但在王位继承人的关键问题上却优柔寡断、出尔反尔,以致赵国内乱,最后饿死沙丘宫。
第三类,时代悲剧。
这类人物以伯夷、叔齐为代表。他们的悲剧是因为和所处的时代不协调。伯夷和叔齐谏止武王伐纣,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首阳山。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还有其他类别,此不一一赘述。可是,不管哪种悲剧人物,都以其勇武顽强、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为身处在逆境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榜样、一种出路、一种向上的力量,凝聚成为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一种民族精神”,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专题三:收集相关知识
《史记》在中国文学史和史学史上都具有崇高的地位,请搜集一下后人对它的评价。
后人对《史记》的评价
刘向: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华峤:迁文直而事核。
张辅: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韩愈: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为最。
郑樵: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钱谦益: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梁启超:《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郭沫若: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翦伯赞: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及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