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迁的《史记》:历史之父、传主本传,互见法

司马迁的《史记》:历史之父、传主本传,互见法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谈之子,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善于让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行动,展现自己的个性。司马迁独创“互见法”,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本传为主,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读书方法指导●●●方法一:制订科学有序的读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司马迁的《史记》:历史之父、传主本传,互见法

●●●认识作者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二十岁后开始各地旅行,广采民风。他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 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长达三千年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艺术特色

一、精妙的叙事艺术

1.创立了纪传体通史的记叙体例,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形成纵横交错的合理结构。

2. 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3.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司马迁在叙述过程中,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在最后的“论策”部分,才直接登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叙述的展开和场景设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精彩的人物刻画

1.戏剧性的场景。司马迁善于让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行动,展现自己的个性。

2.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对话、动作交代得十分清楚,产生了逼真的文学效果,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www.xing528.com)

3.“互见法”。司马迁独创“互见法”,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本传为主,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

读书方法指导

●●●方法一:制订科学有序的读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读书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史记》的内容较多,可以每次阅读半小时,或者读完一个故事,这样既不觉得枯燥,也可以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

●●●方法二:把握《史记》叙事特色,体会叙事中的细节描写和蕴含的情感

司马迁在为人物立传时,写作技巧极为高超,使作品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史记》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在叙事中蕴含情感。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体会。

●●●方法三:要有探究意识

《史记》是一部史书,我们在阅读中要有读史的态度,一方面要思考司马迁的史观,分析他记人记事的选择标准,一方面从不同视角看待作者所记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方法四:读写结合

《史记》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成语、谚语,如漂母之恩、一饭千金、胯下之辱……这些都是宝贵的写作材料。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将来或许可以用到写作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