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继往开来与民族复兴

中国:继往开来与民族复兴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十三大报告的两个亮点,也是党的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有学者指出,这是新一代中共决策者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智者之举。众所周知,现在是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中国:继往开来与民族复兴

◎深谋远虑的决策:再论初级阶段

◎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背景

◎回到现实的大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是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决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各族人民从一百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也是建国三十二年来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当年这一段论述,侧重点并不在于“初级阶段”这个概念本身,而是强调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说,当时还没有把“初级阶段”这个判断作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来加以把握。

1987年3月25日,邓小平审阅了中央报送的《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设想》提出,十三大报告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依据。邓小平批示:“这个设计好。”8月29日,他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3]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来制订规划,这就把“初级阶段”概念上升到了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的高度。

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十三大报告的两个亮点,也是党的十三大的主要贡献。

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十年后,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再次以重要篇幅重申并更为系统全面地阐发了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学者指出,这是新一代中共决策者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智者之举。

那么,十五大为什么要重新强调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呢?江泽民精辟而又深刻地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www.xing528.com)

首先,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革命过程中,认识和解决实践中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要有正确的学风,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如何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格外引人注目,引出了各种议论。于是,就发生了一个究竟是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中找答案,还是真正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这些实际问题这样一个学风问题。毫无疑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不断变化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江泽民尖锐而又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全党“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识我国现在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只有认识到我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我们才能抛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开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解决当前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答案。

其次,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寻找合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也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众所周知,现在是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解决好两个关键性课题,即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面对着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严峻挑战,我们能不能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能不能解决好两个关键性课题,已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就需要我们摆脱任何犹豫,大胆探索;澄清种种疑惑,开拓奋进。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下决心突破攻坚。我们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考虑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认识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方针政策。今天,我们强调要继续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建立的社会主义还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原来设想的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强调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也是因为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股份制试点,对国有中小型企业采取改造、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同样是因为我们今天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在改革开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敢于和善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寻找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企业组织形式。这就是今天要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在加强中共党的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全面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起来很简单,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在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时,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毫不警惕,甚至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就会走向右的轨道;如果把坚持社会主义同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对立起来,拒绝这样的借鉴,就会出现“左”的错误。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定位带来的历史复杂性。因此,在加强党对改革开放领导的时候,必须大力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把党的建设问题如此突出地一再强调,把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今天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因此,在十五大报告中,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这一根本问题的内在要求,同时又为论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针原则奠定了根本出发点,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知道,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那里,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一般历史前提。就我国社会自身的发展水平而言,我们在取得革命胜利的时候是不具备这个一般历史前提的。我们之所以能在缺乏这个一般历史前提的情况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继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第一,饱受内忧外患之苦达百年之久的中华民族,只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彻底摆脱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封建统治阶级无法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先天发育不良的资产阶级同样不足以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能够担当起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阶级只有一个,那就是无产阶级;能够把中华民族引向现代化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特殊历史遭遇以及由此决定的求独立、求解放、求生存、求发展的特殊历史任务,提出了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近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机遇,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之途提供了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人适应客观历史需要,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历史起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角色转换:首先,社会主义在中国不仅不是由于本国社会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资本主义无法发展的结果。革命解决了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中国社会引起的历史冲突之后,中国社会内部还根本就不存在作为这种历史冲突根本原因的现代生产力;其次,社会主义在中国实际上首先是一种民族救亡的方式,是一种信仰和道义的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唯一可能的现代化方式。现代化是近代世界文明的主潮流,也是近代中国数代人的理想。不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就永远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历史命运,其他的一切就无从谈起;最后,社会主义对中国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在特殊历史境遇中提出的历史远景或未来蓝图。在进入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国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特殊历史前提,决定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历史任务和特殊发展道路。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所要担当的两大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只有选择社会主义才能完成自己所面临的任务,社会主义只有担当起这两大历史使命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不可分离。在中国,离开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去谈论社会主义,只能使社会主义变成一堆苍白的概念;把第一项任务的完成当作社会主义大厦的最终建成,也会使社会主义背离自己的初衷。

无论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政党,还是一个伟大的理论、一个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将远大理想与现实需要的完善结合而成就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一代伟人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与中华民族的现实需要融为一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如果把邓小平理论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是其坚固的基石。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客人时,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可见,改革开放以后,“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潜心思考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邓小平理论就是关于“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我们说“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朴素的结论,因为这一结论无非确认了两个早已存在的客观现实:第一,我国已经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第二,我国仍然是个不发达的社会。我们同时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结论,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这是第一次把“社会主义”这个美丽的概念与“初级阶段”这个意指不发达、落后的概念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全新的概念,还因为这个结论一经获得就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也许有人说,这是一个包含着矛盾的概念。是的,这是一个包含矛盾的概念,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它融进了深刻的历史真理,反映了现实的真实状况。只是,如果以静止的、形而上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概念,就无法把握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并会将它视为一个不合乎逻辑的概念。可以说,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定位于初级阶段,是在某种意义上再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视落后的现实,耽于幻想,一味急躁冒进,或面对落后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落后的现实就会像束缚手脚的锁链,历史的主体就变成了历史的囚犯。反之,承认落后又不甘于落后,“知耻而后勇”,采取大胆而又审慎的对策,在坚韧不拔的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我们就能逐步摆脱落后,实现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十五大报告这段精彩的论述所描绘的是一幅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大胆实践、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昂首阔步走向文明、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美好未来的壮丽历史画卷。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运用实践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光辉典范,既为我们“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制定了大政方针,又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