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冲突的过程,虽然许多学者提出过不同的见解和论点,但普遍认同冲突是一种动态现象,也是一连串的发展过程,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未来师生的互动关系。托马斯指出,每一个冲突情节都是在前一个冲突情节结束之后才产生的,而它本身结束时所产生的余波又导致下一个冲突情节的开始,所以冲突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托马斯提出了关于冲突过程的类型,认为冲突的历程可分为挫折期、认知期和结果期,结果可以导致新的挫折和冲突的循环。罗宾斯更具体地指出冲突的过程主要有五个阶段:①潜在对立;②认知介入;③冲突意向;④冲突行为;⑤冲突结果[26]。
以上不同的分析为我们揭开课堂中冲突产生的面纱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在课堂言语场域中,冲突的产生与言语的互动过程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主要的互动过程。依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课堂中言语主体与言语内容的互动都是以言语目的为中心而展开的,而这个过程和目的必须限定在课堂这个特殊的言语场域中进行,如图2-5所示。
图2-5 课堂场域中的多向互动
从上图所示,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言语场域中,实际上是课程言语、教师言语以及学生言语三者之间的互动。而三者又通过课堂这个言语的空间实现着相互的制约和发展,通过它们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育与人的发展。而这就构成了课堂言语场域中运行的机制,具体表现为:
其一,言语活动必须以课堂场域作为基本的范围,任何言语活动都不能脱离课堂这个场域。实际上就是说,课堂上的任何言语活动都必须因课堂的特殊性而具有特殊意义。课堂是实现个人发展和教育传播的场所,必须以这个特殊性为存在的前提。相反,则构成目的的冲突。(www.xing528.com)
其二,言语主体、言语内容之间是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既是双向的,也是多向的。这就决定了言语过程的多样性和差异的可能性,乃至理解和过程冲突的可能性。
其三,不论是课堂场域,还是言语主体和言语内容,它们围绕的中心是教育的目的或者说言语的目的。因此,课堂场域中的言语活动应该是质量好、方向明确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需要指出的是,图2-5中是静态的言语过程,而实际上,课堂场域中从来都是“硝烟弥漫”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平衡—冲突—再平衡—再冲突的循环过程,没有开始与结束,只有螺旋般的循环和往复。师生之间的理解和被理解既是冲突的发展,也是冲突的结果。场域与目的的限制促进了师生主体的发展,而师生的发展则又对场域和言语的目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言语在刺激中,在理解和激烈的战斗中实现着一轮又一轮的变异和生成。因此,我们说,课堂言语场域的运行机制实际上也正是课堂冲突产生的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