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中言语关系的分析

教育中言语关系的分析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与劳动的自然结合,也标志着它与言语的融合。教育通过言语的渗透与引导使个体在言语活动中凭借言语来配置人生,构建人生的精神历程。任何教育都发生在言语活动之中。

教育中言语关系的分析

语言不仅是人类沟通的符号或媒介,更是人类思想、生命的具体表现以及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同时更是一个民族情感认同的表征。任何存有均安居于语言之中,无语言即无存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指出:“自然不造无用的事物,而在各种生物中,唯有人类具备语言的机能”、“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埃伯纳(Ebner)也曾经感叹“拥有词(语言)正是人类优于其他生物之处”;而海德格尔(Heidegger)更是指出:“语言乃存有之安宅。”可见,语言对于生活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

言语,简而言之,即为语言的使用。语言作为有意义的符号系统,是主体之间进行交往的媒介与工具。在现实的交往中,只有当语言被转化为个体的言语实践时,主体的思想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可感知的意义符号,并得以表达出来。语言作为自然赐予人类的禀赋,只有在它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将人之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显现出来,因此,伽德默尔(Gadamer)在进一步阐释海德格尔的观点时指出:“能被理解之存在是语言。”根据他的理解,首先,如果语言没有进入理解这个活动过程中来,它是没有意义的;其次,语言的内涵永远超越现实呈现,只有经过理解和被理解的言语过程,它的性格才能得到彰显。事实上,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一切社会行动均须依靠言语活动完成,言语活动乃是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这也即是说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言语性存在,因此,言语使用除了具有人类存在这个基本的特征之外,它也是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之一。

作为人类学习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教育,与言语活动密不可分[1]。甚至有人说“任何教育都发生在言语中,没有言语就没有教育。言语之所及即教育之所及,言语的界限即教育的界限,言语之外无教育”[2]。

1.教育在言语中产生

“人要成为人,须靠语言的传承方能达到,因为精神遗产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给我们。”[3]至此,人类的各种生活方式在语言的引导和交流(即言语)中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言语即语言的使用,因此,人的言语行为也与历史同时存在,它是人类最自然的交流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当一个人发现对方也是同自己一样的有知觉的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交流思想感情的愿望或需求,并寻找这种交流的手段。这种手段只有从人们互相作用的唯一工具即感官上去引发,结果就产生了用感官信号来表达思想的做法。”[4]人类开始在言语的过程中表达感情、记录事情,也用来实现文化和教育的传承。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即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们将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中积累的经验通过言传身教传承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基本是合一的。教育与劳动的自然结合,也标志着它与言语的融合。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以语言的出现和使用为重要条件的。可以说,没有言语,教育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言语提供了“把个人经验转化为人类经验的交往,也提供了为人类广泛地进行思维交流的手段”[5]。

2.教育目的借由言语实现

近现代教育大讨论在教育目的取向上是一致的。什么是教育?教育即育人,把人引向世界、引向历史、引向文化、引向传统,建立人与世界和历史的有意义的牵涉,并在此意义上去组建个体有意义的人生。而教育又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依凭言语活动去完成。教育通过言语的渗透与引导使个体在言语活动中凭借言语来配置人生,构建人生的精神历程。(www.xing528.com)

3.教育过程与言语同在

就表层而言,语言的获得——即言语活动,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它是对贮存于语言系统中的思想、内涵、概念化、理性、态度与批判的分析、综合过程。实际上,教学内容是语言构成的内容,表达的是言语意义,言语之外无教学[6]。任何教育都发生在言语活动之中。教是言语活动,学也是言语活动,教学是围绕着演讲、讨论、提问、回答、阅读、写作、聆听等言语活动展开的。语言是教学得以实施的必要中介,是教学得以完成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最重要的工具,各种信息总是隐含在言语活动的方式与内容之中。可见,在教学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言语的影子,发现言语的活动。语言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充斥着言语活动,教室是浸泡着言语的场所。实际上,有不少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学者佛兰德(Flander)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课有2/3的时间用于谈话。史蒂文森的研究更证实了这一点。她发现平均每堂课有64%的时间在谈话,每堂课平均每分钟提问1~4次。

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具有流动性。这种流动主要是信息与意义的变化,即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及教师)心理与行为倾向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漫无边际的,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排除任何个别的、偶然的、非预期的目标,这种跳跃性的意义或者信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教学就像一条缓慢流淌的小河,没有一处是相同的水,每一处都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因为有了言语流动——碰撞才产生的。这是言语在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言语的存在使得一切教学都是动态的、流动的。这也即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并不需要特别强求究竟要达成何种目标,而是一切顺遂而行,自然而然地运作。这是通过言语互动而产生的灵动的教育最好的表现,也是最自然和有效的教育形式。

4.教育的内容与言语浑然一体

从社会与人的发展来看,言语所承载的文化、性别、社会阶级及各种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均被称为潜在的影响因素,影响教育中人的发展。而反观人的追求,终其一生无非在于追求自我理解,教育教学的目的亦即在此,而言语恰恰是教学中实现个人世界观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从主体彰显存在意义的角度而言,言语本身就构成了教学的内容。另外,从浅层次来说,教育的内容更多地表征于课程,而课程知识本身也是语言使用的结果,即言语的结果,而对知识文本的解读过程实际上正是教育内容实现理解的过程。

随着言语和语言学科的发展,言语与教育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言语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言语内容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内容——课程的发展;而言语科学的发展,从口头表达逐步向书面化和电子化、信息化发展,使得教育的实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有人说现代的教育是逐步走向规训的教育,实际上,规训的教育与其说是在生活中,还不如说是逐渐开始“在言语中”。也可以说,教育的全部秘密隐藏在言语中[7],因此,要研究教育的问题,应该将言语作为一个重要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