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冬至祭天与祀于天室相关

冬至祭天与祀于天室相关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前者曰“王祀于天室,降”,指天神降到天室所设之“天位”。铭文谓武王及助祭者“天亡”,从降神的情况来判断,确认是已去世的周文王正在“事饎上帝”,这表明上帝已经接受周朝的祭祀,周人已经在天室“讫殷王祀”。此外,铭文称此次祭天为“大豊(礼)”,亦与冬至祭天有关。故冬至禘祭昊天上帝可称“大祭”“殷祭”,亦即铭文所称之“大礼”“殷祀”。

关于冬至祭天,文献典籍有很多记载,兹就汉以前早期文献所记,略举如下: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魅。”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郑玄《注》:“‘昊天上帝’,冬至于圜丘所祀天皇大帝。”

《周礼》曰:“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注》曰:“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渊鉴类函》卷16《岁时部·冬至》所引,今本《周礼·大宗伯》无“于圜丘”三字)

《礼记·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鲁以周公之故,得以正月日至之后郊天,亦以始祖后稷配之。”

《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孔颖达《疏》:“‘周之始郊日以至’者,谓鲁之始郊日,以冬至之月。”

《礼记·月令》:“孤竹之管,云和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渊鉴类函》卷16《岁时部·冬至》所引,今本《月令》无)

《史记·封禅书》引《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也。”(www.xing528.com)

《易·通卦验》:“郑元(玄)注曰‘冬至,君臣俱就大司乐之官,临其肄,祭天圜丘之乐,以为祭事,莫大于此。’”又曰:“冬至之始,人主与群臣左右纵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纵乐五日,为迎日至之礼。”(《渊鉴类函》卷16引)

殷墟甲骨文中有一例“奏丘日南”卜辞(《合》20975)[18],“日南”就是《左传》僖公五年、昭公二十年记载的“日南至”即冬至,“奏丘”就是奏乐于圜丘,可见冬至祭天的习惯,早在商代就已盛行。据上所引,冬至祭天具有祭于圜丘、奏乐、降神等特点,《天亡簋》与此非常符合:

(1)圜丘:《周礼·大司乐》贾公彦《疏》“案《尔雅》土之高者曰丘,取自然之丘。圜者,象天圜”。《左·昭四》载“太室”与“四岳”“三涂”“荆山”等自然山丘并列,可见“太室”也是一个自然山丘,与太庙无关。

(2)奏乐:铭文“衣(殷)祀”,《说文》“殷,作乐之盛称殷”。《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李学勤先生解“丕显王乍眚,丕肆王乍庸”为“作笙”“作镛”[19],就是奏笙籥与编钟,这与冬至祭天首重奏乐的情形非常符合,是《天亡簋》铭研究的一大发明。

(3)降神:《天亡簋》铭前后有两个“降”字。前者曰“王祀于天室,降”,指天神降到天室所设之“天位”。《楚辞·九歌》“灵皇皇兮既降”。《诗·嵩高》曰“惟岳降神”,太室山本是天神下降之所。铭文谓武王及助祭者“天亡”,从降神的情况来判断,确认是已去世的周文王正在“事饎上帝”,这表明上帝已经接受周朝的祭祀,周人已经在天室“讫殷王祀”。《诗·商颂·玄鸟》载“武丁孙子”“大糦(饎)是承”,至此已为周文王取代殷先王“事饎上帝”的位置。《诗·文王》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大抵自此次祭天以后开始。

后一个“降”字出现在“王飨大宜,王降亡勋爵复觵(觥)”句中,是谓王在飨礼(分享祭肉)中下堂而赐酒。《礼记·祭统》“祭之日一献,君降”。《楚辞·大招》“三公穆穆,登降堂只!”《帝王世纪》曰“夷王即位,诸侯来朝,王降与抗礼,诸侯德之(《太平御览》卷85)”《礼记·郊特牲》“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是皆谓君降堂而与臣分庭抗礼。本铭谓助祭有功名曰“亡”者,在飨宴中因其勋劳得到武王降堂亲赐酒一爵,复又赐酒一觥的奖赏。

此外,铭文称此次祭天为“大豊(礼)”,亦与冬至祭天有关。“大豊”旧释为“大豐”因称“大丰簋”,孙诒让释“大豊”(《古籀余论》卷中),学者多从之。铭称“大豊(礼)”“衣(殷)祀”即文献所说之“大祭”“殷祭”。《尔雅·释祭》“禘,大祭也”。《祭法》“祭天圜丘亦曰禘”(《周礼·大宗伯》贾公彦《疏》引)。《礼记·祭法》郑玄《注》:“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书·洛诰》:“肇称殷礼,祀于新邑。”《礼记·曾子问》:“君之丧服除而后殷祭,礼也。”孔颖达《疏》:“殷,大也……大祭,故谓之殷祭也。”故冬至禘祭昊天上帝可称“大祭”“殷祭”,亦即铭文所称之“大礼”“殷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