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显示商人大约已经掌握回归年长度的周期,但对冬至日的确定还须依靠对具体天象的观测,有证据表明这一天象就是冬至日出方位,它是所有日出方位中的最南点,文献记载为“南至”或“日南至”。《逸周书·周月》:“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杜预注:“周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孔颖达疏:“日南至者,冬至日也。”《左传·僖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杜预注:“是岁朔旦,冬至之岁也。当言正月己丑朔,日南至。时史失闰,闰更在二月后。”孔颖达疏:“历之正法,往年十二月后宜置闰月,即此年正月当是往年闰月,此年二月乃是正月,故朔日己丑,日南至也。时史失闰,往年错不置闰,闰更在二月之后……日南至者,谓冬至也。冬至者,周之正月之中气。历法闰月无中气,中气必在前月之内。时史误以闰月为正月,而置冬至于二月之朔,既不晓历数,故闰月之与冬至悉皆错也。”杜注孔疏解释了何以《左传》会有正月、二月冬至,实际上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冬至月)。
殷墟卜辞把冬至称为“至南”或“日南”。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第290片龟甲卜辞(以下简称“花东290”)记载了一次日出“至南”的现象,如图所示(图1):
图1 殷墟花东“至南”卜辞摹本与释文
兹按发问和记事顺序,分四句释文如下:
①癸巳卜:自今三旬又(有)至南?弗霝?
②三旬亡(无)其至南?
③二旬又(有)至?(www.xing528.com)
④乞(迄)日出,自三旬迺至。
第①、第②句是对贞句,以龟甲版的中缝为界,右侧自左向右读,左侧自右向左读,就自今以后第三旬之内的日出方位是否“至南”正反发问;正问句还附问:不会下雨吧?反问句的句首“三旬”二字骑在中缝下。
第③句在反问句下,用界画与第②句分开,因对第三旬日出“至南”有疑问,于是改问:第二旬“至南”否?
第④句是验辞,记载“至南”日出是在第三旬之内。句首二字“乞(迄)日”紧接在第③句问话之后,表示是对前三问的应验之词,但原界划的区域不足以容纳验辞全句,故将验辞后部分“出自三旬迺至”移至第②句左侧,以界线区分之。
花东卜辞的考古学年代为武丁时期[2],上述卜辞横写、错行和环绕书写的做法,见于武丁时期的“自组大字扶类”卜辞(贞人只有扶一人)[3]。花东290卜辞的第①、第②句两次出现“至南”一词,第③句“又至”,第④句“迺至”,显然也指“至南”,为叙述方便,下文简称本例卜辞为“至南”卜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