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周历象与年代:奏丘和奏岳卜辞的天象年代分析结果

商周历象与年代:奏丘和奏岳卜辞的天象年代分析结果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兹将实历公元前1256年、前1245年、前1222年、前1199年的前冬至和冬至干支、八九十月朔干支以及丁酉、己亥、庚子的相关日序等列为表2,并排除不合理年代后,对正确年份拟定相关的殷历冬至、月朔和干支日序。故可排除这三年作为所求卜辞年代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奏丘”卜辞的天象年代为公元前1223年,即武丁二十八年;“奏岳”卜辞的天象年代为前1222年,即武丁二十九年。

商周历象与年代:奏丘和奏岳卜辞的天象年代分析结果

“奏岳”卜辞出土于小屯南地早期地层T53(4A)层中,同出陶器相当于殷墟文化早期(大司空村I期),即武丁时期。肖楠小组指出自组卜人“扶”与卜人“中”同版(《库》1248),而卜人“中”是跨第一期(武丁)与第二期(祖庚祖甲)前半叶的人;出土“扶卜辞”的小屯南地地层T53(4A)层下仍叠压小屯南地早期灰坑(H111、H112),从这些迹象来看自组卜辞的时代似属于武丁晚期[24]。故“奏丘”和“奏岳”卜辞有关冬至干支的绝对年代,应该到武丁时期的年代范围内查找。

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尚书·无逸》商王武丁在位59年,由甲骨文五次月食的次序与年代,结合甲骨分期分类的成果,推断武丁在位年代为公元前1250—前1192年[25],考虑到有学者认为“扶卜辞”时代跨越武丁和武丁以前的可能性,又据今本《竹书纪年》武丁之父小乙在位10年,准此依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26]列出商王小乙(前1260—前1251年)至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年)的冬至干支表(表1),在此共约70年的年代范围内搜索符合天象“前冬至壬午、后冬至丙戌”的年代。

表1 商王小乙一武丁时期冬至干支表

张培瑜历表给出的是“实历”干支,而商代实际使用的殷历干支可能与“实历”有一两天的误差,故前冬至干支以壬午为中心,在实历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冬至中寻找;后冬至干支以丙戌为中心,在实历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冬至中查找。容易从表1中查知符合上述天象条件的有:

公元前1256年,小乙五年,前冬至壬午,冬至丁亥;

公元前1245年,武丁六年,前冬至庚辰,冬至乙酉;

公元前1222年,武丁二十九年,前冬至辛巳,冬至丙戌;

公元前1199年,武丁五十二年,前冬至辛巳,冬至丙戌。

其中冬至丙戌与“奏岳”卜辞完全符合,乙酉、丁亥只在丙戌“奏岳”的前后一天;前冬至壬午与“奏丘”卜辞完全符合,庚辰、辛巳只在壬午“奏丘”前一两天。因为“实历”是现代科学历表,依据科学方法计算太阳实际位置得到准确的冬至时刻,从而推排出历史年代的冬至和朔日干支等,但商朝人的历法不可能有如此高的精度,存在一两天的误差是完全允许的。

上述四个年份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如何排除其他三个年份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可以借助小屯南地T53(4A)层同出七片自组卜辞的共存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这七片卜甲紧密叠压,应该是基本同时并一次性掩埋的。例如一卜甲中出现“八月”“十月”的记月刻词,而“奏岳”在十一月(冬至月)进行,与前者紧密相连,我们把它们系于同一年是合理的。编号为T53(4A):145的卜辞(《合》33069)载云:

庚子卜,伐归受又,八月。(www.xing528.com)

丁酉卜,今生十月王img,受又。

己亥卜,王img,今十月受□。

由于纪日干支有60个而一个月内只能容纳29或30个干支日,那么某一干支在某月内出现或不出现的概率各约一半,可以依据八月是否有庚子,十月是否有丁酉、己亥来排除上述四个年份中的不合理年份。

采用月份干支排除法,还须有关于历法建正和闰法的基本设定。关于建正问题,笔者曾经依据“观籍”卜辞论述甲骨文采用夏历建正即正月建寅的历法[27],一般情况下以冬至月为十一月。《逸周书·周月解》:“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政。”是谓改正朔仅具象征意义,而“周月”犹自用夏历寅正月序以授时、祭享等。周朝如此,商朝想来亦如此。当冬至出现或可能出现在异月时,就设置闰月使其回归十一月,置闰规则是“归余于终”(《左传·文公元年》)。甲骨文中屡次出现的“十三月”就是闰月,且置于年终。基于以上设定,我们在查找科学历表并拟定殷历时,按寅正月序以冬至月为十一月,以冬至月的前一月为十月、前二月为九月、前三月为八月等,不考虑其中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兹将实历公元前1256年、前1245年、前1222年、前1199年的前冬至和冬至干支、八九十月朔干支以及丁酉、己亥、庚子的相关日序等列为表2,并排除不合理年代后,对正确年份拟定相关的殷历冬至、月朔和干支日序。

表2 月份干支排除法断代示例

从表2立即看出,丁酉、己亥、庚子集中出现在前1256、前1245年、前1199年的九月中,这三年的八月无庚子、十月无丁酉和己亥,此与小屯南地自组卜辞的记载不符。庚子、丁酉和己亥三个日辰干支在九月中的日序为12日—18日,距离上下月的朔日超过十日以上,这是不能用“历差”(殷历相对“实历”的误差)来解释的,因为即使微调朔日干支两三天,甚至三五天,也无法使丁酉和己亥退回到十月,庚子前进到八月。故可排除这三年作为所求卜辞年代的可能性。

前1222年(武丁二十九年),实历八月有庚子,十月有己亥无丁酉,但丁酉在实历九月中的日序为29日,将丁酉微调为十月朔日只需将实历日序延后两天即可,这是历朔与实朔的误差所允许的。故将丁酉拟定为殷历的十月朔日,则丁酉和己亥分别为十月一日和三日。自八月朔至十月朔相差两个整月,一大月和一小月共59天,既然十月朔日拟为丁酉,前推59日后的八月朔日必为丙申,则庚子为八月五日(表2)。总之,拟定后的殷历十月朔丁酉,月内有丁酉、己亥;八月朔丙申,月内有庚子,符合小屯南地自组卜辞的记载。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奏丘”卜辞的天象年代为公元前1223年,即武丁二十八年;“奏岳”卜辞的天象年代为前1222年,即武丁二十九年。兹将冬至干支断代的结论列如表3:

表3 “奏丘”与“奏岳”卜辞的冬至干支断代

(“殷历”栏即卜辞所载冬至干支,“历差”指“殷历”相对“实历”的误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