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信息采集与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信息采集与职业规划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各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呈现出按行业类型划分专场举办的趋势,专门面向某一类求职者,或邀请某一行业的招聘单位参加,针对性较强。随着高校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主渠道的作用增强,由高校举办的校园“双选会”越来越成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接洽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就业信息采集与职业规划

(一)收集就业信息的基本要求

收集就业信息应力求做到早、广、实、准。

1.早

所谓早,就是收集信息要早准备,早动手,收集到信息要及时进行处理,从而赢得就业的主动权。

2.广

所谓广,一是信息收集渠道要广,要广泛收集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二是收集信息的视野要广。有的学生只注意搜集与自己预先设定的求职目标相关的就业信息,放弃或忽视了其他相关的就业信息,一旦与求职目标相关的就业信息收集遭遇挫折,又无后备的就业信息,就会处于求职的被动局面。

3.实

所谓实,一是收集的信息要具体,二是收集的信息要真实。对于用人单位的名称、性质、地点、环境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用人制度、招聘岗位的基本要求、联系方式、招聘方式等各方面信息掌握得越具体越好。而对于所收集到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以咨询政府相关部门、业内人士,也可电话求证。

4.准

所谓准,就是要做到准确无误。为了保证这一点,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掌握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地、性别、相貌、专业、学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另一方面,用人信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要注意你所收集的就业信息是否在有效期内,是不是过期的信息,是否用人单位已找到较为理想的人选。这些情况都要搞清楚,绝不能似是而非,否则会浪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信息收集途径

大学毕业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由于个人的关注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等不同,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内主管部门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办公室)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越来越成为连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人才,都是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在每年毕业生就业阶段,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会有针对性地向各个用人单位发布应届毕业生资源信息,并以电话、网络等各种信息交流活动方式征集大量的需求信息。学校就业机构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会专门组织各种形式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等活动,同时学校还会将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加以整理,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收集的就业信息数量大,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都较强;学校应是收集就业信息的主渠道,其所掌握的信息的权威性也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相比。这是毕业生求职择业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另外,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与省市等上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方案、就业信息等都是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传达给广大毕业生的,所以它的作用是双重的。

但是当前,有一部分毕业生认识不到本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在自己就业问题上的重要性,宁可到社会上参加针对性不强的招聘活动,也不愿在本校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登记和求助。一般来说,最希望毕业生都找到好工作的是自己的母校,最希望学生有个好前程的是自己的老师,学校就业部门的老师全都以学生就业为工作中心,所以,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要依靠本校的就业主管部门。

2.各种类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为做好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省、市,各行业及各高校都会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人才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在这些就业市场上,一是信息量大,二是可以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见面洽谈。这也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一条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的“人才市场”,有些是针对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才,有些是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的。毕业生赶赴人才市场前事先要做一些了解,不可盲目赶场。由各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呈现出按行业类型划分专场举办的趋势,专门面向某一类求职者,或邀请某一行业的招聘单位参加,针对性较强。随着高校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主渠道的作用增强,由高校举办的校园“双选会”越来越成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接洽的重要渠道。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针对本校毕业生选聘人才,就业信息针对性强,毕业生个人的经济投入不大,用人单位经过学校筛选,就业信息安全性高。因此,学校举办的招聘会越来越受重视。

3.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涉及面广,信息传播也很及时。许多用人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介绍企业现状、发布企业前景及人才需求,从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多方位的信息源。目前,我国有很多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报纸、期刊等传播媒介,登载有关就业的信息和招聘信息,如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也有地方主办的全国发行的报纸,如北京的《北京人才市场报》、广州的《南方人才报》、上海的《人才市场报》等,或发布就业信息,或刊登招聘广告,这些报纸杂志是高校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的一大渠道。

通过出版物搜集就业信息,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舍得花时间去搜集;二是要选择最佳目标,根据就业信息的刊发时间、招聘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定中意的用人单位;三是要注重时效,得到就业信息后立即前去应聘。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求职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是一种非常方便的信息渠道。目前大学毕业生网络求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到各省、市大学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创建的就业信息网站发布个人简历,查询就业信息;另一种则是招聘网站,这些网站为求职者提供了一种效率高、成本低、内容多的现代信息收集渠道。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的一条很重要的渠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各类用人单位随时发布的招聘信息,在网上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并将自己的应聘求职信息发布网上,使用人单位在网上查阅。

在网上获取就业信息进行求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不要把简历放在附件里,因为如今计算机病毒流行,用人单位大多不愿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而愿意直接看到简历。电子邮件的内容要避免冗长。

(2)不要在一家用人单位同时应征数个职位。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主管比较喜欢专注于某职位的应聘者,应聘的职位多,就会被认为是“万金油”,或者是对自己的求职目标不明确。

(3)可以利用有效时间给所中意的单位多发几次电子邮件。每封求职信都要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精心设计,以表明对该单位的重视。

(4)可以将个人简历放到各个就业网站的数据库里,也可以考虑制作个人主页,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发现你。

(5)网上求职的不足之处是只见其文,不见其人,尽管网上可以传送照片,但也很难有见面交流的互动性和感染力。因此,从网上获取信息后,把求职的自荐材料发送过去,要努力争取与用人单位见面的机会。这样,求职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

4.实习实训单位

现在的用人单位往往重视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正式聘用毕业生之前也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实习实训期。毕业生的实习实训,实际上是参加工作的预演,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实习实训,一方面使用人单位对学生有所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用人单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如果实习单位有意招聘,你在该单位的出色表现很有可能使你成为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对象。

5.亲戚朋友、校友社会关系

毕业生应积极拓展一切有可能的信息渠道,如亲戚朋友、校友、邻居、熟人等来收集就业信息。此外,学校老师利用自己的同学、学生、科研伙伴、协作单位等关系,往往能够获得针对性强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筛选,可靠性较强,而且与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所学专业较为吻合,对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十分有利。

如果说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人事管理机制能够使任人唯贤成为共识,那么社会关系就应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提倡的有效途径之一。常言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亲戚多一个帮手。在就业过程中,可以多通过这些社会关系,了解哪里有空缺,扩大找工作的范围。事实上,每年都有一部分毕业生是通过社会关系就业的。这种方式得到的信息,既准确迅速,又真实可靠,可以作为上述途径的补充。但也不排除提供者个人眼界的局限性和信息误差。

利用社会关系获取求职信息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对于符合你的求职方向、考虑选择的用人单位,可以征求对方意见,询问对方你的个人简历是否写得合适。可以把自己的求职意向等情况告诉对方,他们一般很愿意帮忙,但你得给出基本框架

(2)要重视对方给你提供的信息。如果对方带着信息找你,你应该这样说:“啊,真是太好了,真是难得的机会!”即使你已知道这个信息,甚至刚同那个单位谈过话,也要这么说,因为他们带来的信息必定有某些新鲜内容。人们看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和赞赏,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信息。

(3)每当你得到对方推荐,一定要问清楚你去该单位时是否可以提到推荐人的名字作为引荐。

(4)如果你确实得到帮助,就应该道谢。不管联系的人是否帮助过你,你得到工作后一定要让他们知道。

(5)校友所提供信息的最大特点是比较接近本校、本专业实际。最近几年毕业的校友的求职择业、就业之初的实践和体会,对应届毕业生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可以给正在求职的应届毕生带来很多启发。因此,毕业生可充分利用实习、社会实践、校友回校等机会与校友多接触,适时介绍自己,以得到其帮助和指导。

6.个人搜集

个人搜集是指求职者广泛搜集自己专业和求职范围内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料并加以研究利用。个人搜集是一种不通过任何中介的直接求职方法。通过打电话、写求职信或登门拜访等形式直接联系用人单位。这要求毕业生有“毛遂自荐”的意识,并且对自己的意向单位有大概的了解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主动性强,节约时间,费用低廉,缺点是盲目性大。但在缺乏就业信息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个人搜集就业信息方法有两种:

(1)打电话。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询问用人单位是否招聘某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由于是冒昧地直接联系,所以采取这种方式要注意准备充分,把所要咨询的内容以及所要讲的话,列成条目,熟记于心。打电话时要注意选在较为安静的场所,力求接听清楚。要注意选择通话的时间,在刚上班、吃饭、午休、下班前半小时的时间,打电话的效果一般不太好。打求职电话要礼貌、客气,要显示出诚意。通话内容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要拖泥带水。要尽量用普通话,保持中速,不急不缓,使人听得清、记得准。要讲究语气语调,温和而有自信,自然而有亲切感。

(2)登门拜访。如果你对某单位感兴趣,就去找在这个单位工作或供职的亲友,直接了解该企业的详细情况;如果没有这样的亲友,可以查询电话号码簿的黄页,找出你感兴趣的工作领域,然后抄录企业全称、地址、邮编、电话、负责人姓名等。最好亲自走访(当然对那些明确表示谢绝来电、来访的单位,就不必选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能尽快得到确切的信息,还能通过实地考察,对用人单位的地理环境等外部条件有清晰的认识,待决策时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