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学派是在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为适应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变的选择需要,而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价值澄清学派提出了价值澄清的理论假设:人们处于充满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发展,而现实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根据这一假设,价值澄清学派认为,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本人的价值观体系。所以,正如价值澄清学派的基尔申·鲍姆所说的,价值澄清可被定义为利用问题和活动来教学生评价,帮助他们熟练地把评价应用到生活价值丰富的领域的过程。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特点
主张价值观教育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或灌输,不是教给学生一套概念体系让学生去背教条,而是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尽可能不被学生觉察是在进行严肃的价值观教学。
(二)价值澄清方法论强调的四个关键因素
(1)要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要接受现实,即原原本本地接受他人,不必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
(3)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进行多种选择。(www.xing528.com)
(4)培养个人深思熟虑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
除了要考虑这四个因素外,还要按选择、珍视、行动三个阶段,以及七个步骤(自由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对结果深思熟虑地选择、从珍惜爱护自己出发进行选择、确认自己的选择、依据选择行动、反复地行动)来进行操作。
当这种操作模式由于过分强调价值观形成的个体性,忽视社会文化作用而受到批评之后,价值澄清学派又对以上程序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思考、沟通的环节,在选择中考虑了社会因素的制约。尽管如此,新的操作程序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价值观形成的主观性与个体性。
价值澄清方法论结合实际,设计了价值澄清的具体方法,除交谈、书写、讨论、预知后果的扩展四大策略外,还有其他策略,如价值表书写策略,就是为那些不适于讨论,便于人们书面自由作答的问题设计的。受教育者在表格中填入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再按七个步骤进行评估,由此来帮助受教育者选择、确立适于自己的价值观念。
价值澄清方法在西方各国传播很快,应用较广,对西方现代道德教育影响较大。因为这一方法重视现实生活,不是像其他教育流派一样一开始就以一种哲学理论为依托,而是针对道德教育实际提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但这一方法论的局限和错误是明显的:一是把相对主义价值观作为方法体系的基础,把个体经验作为确定价值观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自身的社会行为,否定社会的客观价值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成员独行其是;二是忽视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训练,易导致形式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