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小学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内的一所民办学校,进行了持续三年的“反思学习”实验研究。笔者认为,“反思学习”是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所提出的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化实施,是在实践层面对适合本校学生的一项具体方法进行新的解读和构建。
(一)反思学习的目标取向
就反思学习的知识价值及目标取向而言,反思学习指向认知者和知识活动过程及结果的“螺旋式”生成,以促进自我的发展,更多体现一种“生成性目标取向”。
就反思学习的知识活动过程而言,学习者以自身参与的知识活动(或生活实践)过程和结果为学习对象,以反思性的自我观察、分析、评论、改造、修炼等方式进行学习。但它不仅仅指对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维、策略、态度等多方面。反思学习的实质是对人和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只不过反思者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对象。通过反思学习,认知主体和知识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得以不断改进、建构、发展。
由于反思学习更多是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内隐的、不易被外界察觉的高层次学习活动,一般会体现为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结合,尤其当学生在没有受到专门指导、提点时一般是无意识学习活动。所以,反思学习受到个体“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支撑,当反思学习刚开始作用于新知识活动过程或结果时,学习者内在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便起了较大作用,而一旦反思学习产生效果所生成的新知识以及形成的反思能力、技巧或带有个人特性的方法又会通过“显性知识”形态发挥较大作用。随着反思学习的不断进行,原先的“显性知识”又会受到“默会知识”的推动进行新一轮的反思。以此循环下去,将会成为一个螺旋状的不断生成、建构、不断上升的新生成、新建构的学习活动。可以说,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每一次反思的结果都是对上次反思结果的更改和创新。学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修正学习策略,完善学习品质,提升学习结果,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保尔·利科(Paul Rieceur)曾说:“反思是永不停息的思索和永不满足的创造行动”[46]。
(二)反思学习的目标来源
反思学习实验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以现阶段基础教育小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为核心,以对学校实际情况的分析与实践调查为基本依据。
学校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和教师初始阶段的行动研究结果来初步确立目标内容。通过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访谈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思学习的路径、呈现方式、辅助手段以及学生自身的反思习惯、能力,通过教师初始阶段的行动研究了解教师在反思学习的教学指导过程中的策略、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以此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反思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反思学习主要反思什么?很多学生对此并不清楚,有学生主要反思学习活动结果和方法,并涉及自身的态度、体验等感受。
(2)反思学习的途径:怎样反思?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有各异性,且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反思学习方法都会有区别,有一些学生的方法值得借鉴。
(3)反思学习的习惯、能力:大部分学生并未建立起自觉的反思意识和习惯,但其实一年级孩子已经具备反思能力,说明反思能力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4)反思学习具有局限性:反思学习是一种内隐性的“元认识”型学习方法,对学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配合其他学习方法共同完成。
(5)教师的反思学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反思学习指导很重要,能够促使学生的无意识反思转变成有意识的、自觉的和有效的反思,但一些教师并没有主动承担起这一职责和任务。
(三)反思学习的目标结构体系
1.总目标
反思学习的总目标属一个综合性的纲领目标,指向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不断生成和长远发展,重点着眼于学生对知识和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能“学会学习”和“自主思考”,以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研究和善于创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素养。(www.xing528.com)
2.具体目标
反思学习的具体目标从横向来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的三维目标上体现反思学习目标的特点。此外,由于反思学习的本质表达的是一种过程性思维活动,具体落实的时候体现行动前、行动过程中、行动之后的变化性目标,由此构成一个纵横的立体目标结构。
表3-2 反思学习的目标结构
续表
(四)目标与反思学习方法间的转化
反思学习的操作过程根据目标内容尤其是课堂过程目标的实现过程来制订,体现不断生成、深入的一个循环向上的过程,其基本环节主要有:
1.获得、唤醒经验
在反思学习中,学生首先要获得学习经验,并积累、记录经验。这一环节是反思的开端,是学生开展反思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即有了反思的对象,有物可思。这个经验是值得反思的,是有价值的学习产品或学习过程,如学生自身成长中典型案例、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等。
2.自我分析、判断,形成反思结论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如果认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完善的,就总结、提升成功的经验;如果认为是不完善的,就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所在。
3.讨论交流,提升反思结论
学生通过学习有关资料或与他人交流等方式,从理论或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示,借以提升反思的结论(对反思结论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再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提出新的行为假设。
4.实施、验证新的行为假设
学生通过实践检验以上阶段所形成的行为假设。这时,如果能够解释或解决当前的疑惑,说明检验成功,问题解决了,可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如果不能,或者在检验过程中遇到新的具体问题,那么就进入新的一轮反思学习过程。
以上为概括性的基本实施环节,各学科教师会根据学科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再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科的反思学习活动存在一定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