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大学新闻教育60周年纪念文集-我的大学

浙江大学新闻教育60周年纪念文集-我的大学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浙江大学新闻系“嫡系部队”的一名新闻战士。它对中国新闻界的影响,也好似平地惊雷,由此中国建立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记得那时,在新闻学概论课上,主导的新闻学理论是“社会责任说”。离开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新闻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责任说”已然被“商业化”“娱乐化”和“收视率”全面取代。俞淑远,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2000级本科生,现供职于海关总署。

浙江大学新闻教育60周年纪念文集-我的大学

俞淑远

和许多2000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读完本科,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大军中寻求更好、更高的发展,我毅然北上攻读硕士学位。然而,每当提起我的大学,脱口而出的依然是浙江大学。我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浙江大学新闻系“嫡系部队”的一名新闻战士。虽然,毕业后我并未从事新闻工作。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每一寸土地都是日新月异的,我求学的2000年至2006年,变化更是翻天覆地。2003年4月,中国遭遇了“非典”,那是一件令我至今想来仍不免扼腕痛心的大事。它对中国新闻界的影响,也好似平地惊雷,由此中国建立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它对我的震动,更如电照风行。当时,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记者王志专访临危受命的时任北京市长王岐山,客观告知北京“非典”疫情,一句“军中无戏言”,用企盼已久的真实信息,安抚了恐慌至极的中国人民;王志还采访了一直说真话却无人理会的钟南山,回答了“非典”究竟是什么,威力有多大,传染渠道是什么,应该如何预防等问题,从医学角度平复了中国人民忐忑的内心;《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走进“非典”疫区,带来了《非典阻击战》,用电视镜头展现了医院的“非典”病房的真实情况。

其实,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才刚刚开播,但是电视镜头所独有的影响力,为全国人民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新闻真相。记者们不畏强权、不惧艰险、不顾安危敬业精神,也给新闻系的学生们上了一堂最好的新闻专业课。

记得那时,在新闻学概论课上,主导的新闻学理论是“社会责任说”。走进“非典”疫区的记者们,用惊心动魄、铿锵有力又效果非凡的新闻报道实践,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新闻学的“社会责任说”。那一刻的我,对所学的新闻专业无比敬仰。于是,2004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我怀抱着崇高的新闻理想,来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专业继续学习。(www.xing528.com)

然而,两年后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时,我离开了挚爱的新闻行业。那时的我,沮丧至极。离开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新闻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责任说”已然被“商业化”“娱乐化”和“收视率”全面取代。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录制现场,我在面对“死磕”三天,终于被我“追求真相的精神感动”,从云南赶来参加节目录制的新闻当事人,思考这一期节目的意义是什么时,突然开始彷徨和疑惑,因为那些为了追求收视率和节目收益的新闻内容已经变了味。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离开了求学六年的新闻专业,放弃了耀眼如灯塔的新闻理想,我时常陷入无尽的悔恨、遗憾和自责之中。如今进入而立之年,心绪也渐渐平复。这一次我接到母校沈爱国老师的征稿启事,回想在校时光和此后走过的职场道路,不禁感慨万分。我终于明白,我依然是浙江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因为在那里,老师们教给我们最重要的追求,就是坚持探求事情的真相。那份“新闻人”特有的理想和执着,依然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支撑、指引着我勇敢地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正如梁漱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中所言。

俞淑远,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2000级本科生,现供职于海关总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