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蕴
乍一看,同学们以为我要写的是杭州的房子。这个被称为聚会“神话题”的“百搭宝贝”,不是我今天要聊的。今天要聊的是当年杭州大学的房子。
对于学生来说,房子无非两样:一是教室,二是寝室。
当年杭大新闻系的专业课教室,就在新闻系的那幢楼里。至于其他的公共课、选修课等就去别的系里听了。所以,那几幢有点年头的老楼,我们也是经常进去的。杭大校园里有两幢楼的名字到今天我都记得:一个叫“东临”,一个叫“西临”。不过到今天我也没弄明白,所谓“东临”“西临”,就应该是个临时建筑吧,相当于没有正式番号的部队,随时准备撤销、拆掉的那种。这样的房子,直到我们毕业时都还在。
“东临”离当时的女生寝室很近,那里有一条进出学校的小通道,通道的那一头,最出名的是“熄灯炒粉干”。其实就是一个卖夜宵炒粉干的小摊,我们最常光顾的时间,是夜里寝室熄灯前。
临近晚上11点,食堂晚饭那点油水早就消化殆尽了。为了给“卧谈会”留点精神头儿,趁“东临”的通道小门还没有关闭,冲出去买一份炒粉干来吃,是最大的享受了。这个跑腿和买单的“荣幸”,往往取决于那天晚上寝室里牌局的战果,输家自然就成为那个出钱又出力的外卖小妹了。
炒粉干之所以火,在于它里面既有粉干带来的充实的饱腹感,又有与之相伴的鲜嫩豆芽和炒熟的鸡蛋混合的清香。看似平常的食材,与浓烈的热油碰撞,这质朴的美味,藏着保俶北路王师傅对深夜美食的代代心传……(此处省略1,000字“舌尖体”)以至于我到今天还一直觉得,炒粉干这样东西,是最适合当夜宵的。
跑题了。还是说回房子。
第二样值得一提的,是杭大的寝室。(www.xing528.com)
本科四年,我们住在女生宿舍的“楼王”——4幢。4幢女生宿舍,很多人都不会忘记。这个庞大的建筑,应该有六层光景吧。因为实在太大,我都没有去过三楼以上。每一层有三四十间女生宿舍,而且每一间最多能住8个人。如果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杭大4幢女生宿舍,这不是宿舍,是戏剧学院呀。
住哪一间不是由你挑的,完全按系按班,再按姓氏拼音来依次排床位,所以在一个寝室窗口喊一声“小张妹妹”,没准一个房间的妹子都出来迎你。
我们就住在“楼王”一楼朝北位置“极好”的那间。黄梅天的潮湿,大冬天的湿冷,统统经历了四年。那个年代,寝室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没有电风扇。所以,夏天真是可以来“戏剧学院”做“免费桑拿”的。
值得安慰的是有个福利,“楼王”的北面正对着学校的篮球场,这时候朝北的房间又成了最好的观景台。傍晚时分,听着校园广播,坐在寝室窗前,捧着饭盒,聊聊八卦,看看窗外荷尔蒙在飞,画面多么像青春偶像剧……不过剧情的最后,是几个汗津津的男生打完球,冲到女生宿舍的窗口:“同学,饭卡忘带了,能不能借一下?”“借多少回了,啥时回请一下?”“谢谢啦,下次!”
然后,就没有下次了。多少青春剧,就这样剧终。
几年前,4幢拆了,西溪校区的老楼也一幢幢地在减少。但很多人说,校园里的那些记忆,总有一些带不走。其实说来说去,毕业之后,那些发达了的同学,就算现在已经有了几套房子,其实最怀念的,还是当年在大学里住过的房子。
蒋蕴,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1996级本科生,2000级硕士生,现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