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含有社会实践因素的教学。因此,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应纠结于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应注重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教学内容是否密切联系实际,是否包含社会实践性内涵。实践教学不应仅仅被理解为独立于课堂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应被理解为在教学内容中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教学。实践教学不全然等于课外教学或校外教学,学生亲身参加课堂外实践活动也并非学生唯一的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包含有社会实践性内容就可以视作实践教学。
(一)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实践形式,也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和拓展,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特别强调要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实践教学作为二级教学指标有具体和明确的要求。指标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科学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序和高效开展的基础与关键。因此,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其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6年工作要点》指出,启动研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5]。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可见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阶段,高校的思政类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一是由教学部门负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二是由校团委和学生处等行政管理部门统筹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两大模块既有诸多共通性,又长期各自为政。如果能本着“互惠双赢、相互促进”的原则,打通两者的教育平台,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交互结合,将会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化的必然方向。
2017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高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通知》,2017年两个文件,再次强调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2018年4月,教育部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指出,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这里,教育部强调了实践教学及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实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我们也要运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6]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开局之年。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功能
1.课内实践教学的功能
就对学生的影响而言,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加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实践教学淡化了教师单向灌输的做法,而代之以平等的沟通心态与学生更多地交流,淡化了学生以重复、模仿、记忆等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强化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使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内在需求直接沟通,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和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做到自我反思与质疑,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对教师的影响而言,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彰显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把学生看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将思政课教学变成平等交流和对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体现民主、平等、沟通、理解的新型教学关系,促使任课教师自身完成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通过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冲击其思维中的惰性、保守性,推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思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应用、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阅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德育功能。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功能就是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培养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培养他们如何做事。在我国学校教育目标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到首位,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原则,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社会,如何用社会主义思想、信念来占领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正面的理论教育在课堂上来实现,而且需要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在实践教学中尽快地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且服务于社会,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探索、去锻炼。
第二,深化教学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学生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使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收获:既获取关于社会现实生活的丰富的直接经验,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又在实际运用中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及其他专业知识,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功能。社会实践活动在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大学生运用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代生产实践及其他社会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践中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有赖于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通过亲身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观察体验来受教育,而且要通过技术攻关及管理、法律咨询、投身“产学研工程”等来做贡献,并在做贡献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受教育。这不仅是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更是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世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观察”“体验”到“亲身参与”的发展,反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舞台,为他们打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把科研教育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过程,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
3.实践教学的功能——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教学成果;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强化知行统一。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下文简称《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实践教学概念是指在《基础》课课堂教学之外,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需要,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直接体验,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基础》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种,即感受式(如参观展览、法院旁听等)、体验式(如社会调查、模拟法庭、话剧或小品表演等)和践履式(志愿服务、主题宣传等),其功能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结合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强化学生道德认知、提高践行能力、促进知行转化的桥梁,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基础》课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第二,《基础》课实践教学能够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直接的认识和体会,并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来印证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法院旁听等实践教学形式能够促使学生把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理论思维相结合,强化其理论思维,并把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自己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基础》课实践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了解理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意识地注重理论学习,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第四,《基础》课实践教学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做到思想上真正信服,行动上真正落实,实现《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内化和外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注释】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3.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