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提升育德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培养机制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四)加强制度配套,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委在大力倡导并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上海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经费和政策的充分保障下,上海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质课程为骨干、专业课程为支撑的三位一体育人“同心圆”。

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育德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培养机制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高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及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培育计划。

首先,要注重教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培育,鼓励教师通过阅读原著、党课、讲座报告等形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对教学科研的价值引领,坚持学术标准和政治标准相统一。

其次,要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将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海归教师和访问学者的培训教育,不断深化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最后,要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宣传引领作用,以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明确育人责任,提升育德意识。

(二)增强育德能力,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发展机制

首先,高校应将“以科研促教学”作为关键切入口,搭建校级课程思政科研平台,鼓励教师从学术的角度探讨教学改革理念、教学方法改进、德育元素挖掘与融合的思路与途径等;同时创设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项目,从打造试点到全校推广,从理论研究到课堂教学,从校内精品课到省级示范课,逐步建立并打通课程纵向发展通道。(www.xing528.com)

其次,要做好公共基础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对接”工作,打破专业壁泉,打通课程横向“对接”渠道。比如可以通过党支部的“党建联建”、教研室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互了解各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课程目标,共同推进“协同育人”。

最后,可以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由老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同时对青年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应对策略。这对于德育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考核评价,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其中,探索和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和量化体系是评价机制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通过数据等客观信息及时反馈课程实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整合。比如,可以设立“课程思政一页纸管理清单”,全面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并标注到对应章节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在课后记录教学实施效果和反思,力求做到“配方科学”(教学内容讲政治)、“工艺精湛”(教学方法讲科学)、“包装时尚”(教学手段讲故事)。

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比如可以通过说课、讲课、教案设计比赛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展示教师风采、分享课程建设经验;同时采用多种成果方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比如论文、讲义、课程PPT、学生作品、案例选集等,并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成绩纳入教师考评体系中。

(四)加强制度配套,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委在大力倡导并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上海的经验值得借鉴。早在2011年,上海就启动了课程思政的试点工作,其中整体试点学校12所、重点培育学校12所,一般培育学校31所,给予每校2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的经费,并连续投入1年。在经费和政策的充分保障下,上海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质课程为骨干、专业课程为支撑的三位一体育人“同心圆”。上海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每所学校至少选择两门专业课程开展试点,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实现分类、分层、分级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数十门“中国系列”精品课为骨干,300余门综合素质课为支撑,1000多门专业课为辐射的“协同育人”同心圆,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绘制了上海“路径图”,也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