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效果保证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效果保证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课程思政提升了素质教育课程的育人质量高校通识教育要有灵魂,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其使命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围绕体制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选聘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修正通识教育体系,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使命。这些课程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高校党委充分重视。“中国系列”课程为专题式教学,每个专题授课主讲教师均为业内领军人物。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效果保证

(一)课程思政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作用的发挥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体两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对思政课程核心作用的发挥。不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思政课不是成功的思政课,不能解答学生困惑的教师不是好的思政课教师。基于这样的共识,高校在深化思政课改革中要注重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从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团队组建乃至互联网手段载体运用上多途径推进改革,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师资团队组建上,可以采用“1+4”思政课教学模式,由1个多元组合的教学团队轮流走进思政课堂授课,同时引入“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环节的多课堂教育。组建起的这支教学团队包括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及校内外教学名师,形成跨越专业、学科交叉的“客座教授”机制。

实践证明,学生在思政课上接受显性教育,可以为学生在课程思政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奠定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有优势,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主人翁的态度思考问题,讲授时层层剥笋,不牵强不刻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而使“课堂活起来,学生真受益”。

(二)课程思政提升了素质教育课程的育人质量

高校通识教育要有灵魂,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其使命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此,各地要抓紧制定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价值标准。围绕体制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选聘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修正通识教育体系,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使命。另一方面,开展试点,推出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比如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程,复旦大学推出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读懂中国》、同济大学推出的《中国道路》等系列特色课程。这些课程紧扣时代发展,回应大学生关切,成为广受欢迎的“热门课”。这些课程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是高校党委充分重视。学校为课程开设配备最优质资源保障,校党委书记、校长均亲自走上讲台授课。

二是在选题上,深深植根学校办学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各所高校“中国系列”课程均和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贴近,课程既有学术积淀又充分激发大学生求知需求。

三是在师资上,聚集顶尖师资团队,强调团队组合。“中国系列”课程为专题式教学,每个专题授课主讲教师均为业内领军人物。

四是方法上,注重开拓创新,在形散神聚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系列”课程注重“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融合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

实践证明,通识教育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谁来引导学生思想、引导到何处去。高校里的大家名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阐述知识背后的逻辑、精神、价值、思想、艺术哲学,通识教育课程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

(三)课程思政拓展了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尤其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推出《中外时文选读》课程,由思政课教师梳理提供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国外大会演讲或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由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反响热烈。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阅读和听讲中聆听国家领导人在世界发出的声音,了解到当前国家治国理政的大方略,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而且给人以信仰和力量。(www.xing528.com)

针对自然科学课程,要以自然辩证法为哲学依据,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目前上海已在15所本科高校开设50余门试点课程,形成了挖掘专业知识讲解中的育人价值、编制课程教学指南、开展课程试点、教学反馈评价的探索机制,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蔚然成风。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人体解剖学》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不仅强调解剖技能的传授,还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审视。课程既为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奠定情感基础,还让学生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

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体现了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了全体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助于改变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单兵作战的现象,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实现“大思政”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的讲话坚定了当前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信心。相信各地高校将以“久久为功”精神,持之以恒、加大力度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既提升思政课学术魅力,发挥思政课在价值观引导中“群舞中领舞”作用,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门课程的学科对话和理论引导,凸显高校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在价值观培养中“共舞中共振”效应,建构“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注释】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

[2]涂诗万.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49.

[3]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新华社,2019-3-18.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新华社,2010-7-2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