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磁性物质和顺磁性物质都是弱磁性物质,在外磁场T作用下产生的磁化强度M可表示为
其磁化率κ一般在10-4~10-6范围内,而且,它们的磁化过程是可逆的。在磁法勘探中,通常当作无磁性的。
若介质中每个原子具有磁矩,且相邻原子的电子之间存在很强的量子交换作用。在这种作用下,介质内形成一些宏观的微小区域,在此区域内各个原子的磁矩平行排列,这叫自发磁化,它具有很强的磁性,这样的宏观的微小区域称为磁畴。磁畴的大小为10-12~10-8m3,包含有1017~1021个原子,这便是铁磁性的来源,这种介质称为铁磁质。在无外磁场下,铁磁质内各个磁畴的自发磁化方向是不同的,在宏观上不表现出磁性来。
地壳岩石可分为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一般来说,沉积岩的磁性较弱。沉积岩的磁化率主要决定于副矿物的含量及成分,它们是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以及铁的氢氧化物;其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对磁化率无贡献。沉积岩的天然剩余磁性与由母岩剥蚀下来的磁性颗粒有关,其数值不大。(www.xing528.com)
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天然剩余磁性。超基性岩是火成岩中磁性最强的,基性岩、中性岩一般来说其磁性较超基性岩次之。依据火成岩的产出状态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的不同岩石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长岩、超基性岩等),其磁化率平均值随着岩石的基性度增强而增大。花岗岩建造的侵入岩普遍是铁磁 顺磁性的,磁化率不高。喷出岩在化学和矿物成分上与同类侵入岩相近,其磁化率的一般特征相同。由于喷出岩迅速且不均匀地冷却,结晶速度快,使磁化率离散性大。
变质岩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其变化范围最大。按其磁性变质岩可分为铁磁 顺磁性和铁磁性两类。它们与原来的基质有关,也与其生成条件有关。由沉积岩变质生成的岩石,其磁性特征一般具有铁磁 顺磁性。由岩浆岩变质生成的变质岩,其磁性有铁磁 顺磁性与铁磁性两组。这和原岩的矿物成分以及变质作用的外来性或原生性有关。
在地球稳定磁场中,由磁性岩石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的局部地磁异常场虽然只占总磁场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其分布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地表主磁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