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及加工工具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造型大多以基本主体形的单体或复体来展现。一个形体的构成,是对立体造型有目的的加工。一件立体物的设计,最终以材料表现出来。对材料的选择,是设计立体构成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根据不同材质采取不同的加工手段。材料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2)按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分为泥土、石块、毛线、玻璃等。
(3)按材料形态分为点材、线材、面材、块材。(图3-203—图3-206)
图3-203 点材
图3-204 线材
图3-205 面材
图3-206 块材
立体构成材料制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工具包括测量和放样工具:直尺、角尺、画线锥和画线规等;切割工具:刀、钢丝、锯、板锯等;钻孔工具:手电锯、电钻等;切削工具:木刨、板、锉、多用刀等;组装工具:电虎钳、螺丝刀、锤子、螺丝、钉子等。(图3-207—图3-209)
图3-207 立体作品(一)
图3-208 立体作品(二)
图3-209 立体作品(三)
2.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
材料的形态不同,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也大不一样,如点材具有活泼、跳跃、集中、醒目的感觉;线材具有长度和方向感,可以造成空间的节奏感与运动感,表现的是轻巧、空灵,给人以轻快、通透、虚实的感觉;面材具有轻快感和空间感,表现的是单纯、舒展;块材则为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体,表现出很强的量感,给人以厚重、稳定、大气的感觉。因此,同一材料以不同形态表现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我们可以从设计目的出发来正确选择材料形态。
除材料的形态之外,从质地和肌理方面来看,立体构成中的不同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点材
金属颗粒:坚硬、耐压,有光泽感和华丽感。
塑料颗粒:晶莹、透明、质脆,有轻松活泼的感觉。
植物颗粒:质朴、饱满,往往给人温馨的感觉。(图3-210—图3-214)
图3-210 点材(一)
图3-211 点材(二)
图3-212 点材(三)
图3-213 点材(四)
图3-214 点材(五)
线材
木条:朴实,有温暖感。
尼龙丝:透明,有弹性,有强度感。
塑料管:有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多种效果,有弹性,易加工。
金属丝:易弯曲、成形,有强度,有光泽感。
玻璃棒:透明、难加工、易碎,有光泽感。
纺织纤维:有温暖、柔软之感,色彩丰富。(图3-215—图3-220)
图3-215 线材(一)
图3-216 线材(二)
图3-217 线材(三)
图3-218 线材(四)
图3-219 线材(五)
图3-220 线材(六)
面材
金属板:强度好,有光泽,有生硬、寒冷的感觉。
纸板:质地轻,可弯可折,易加工、变形,有一定弹性和强度。
吹塑板:质轻而软,强度差,不可折,易加工。
玻璃板:质地细腻,易碎,有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多种效果,色彩丰富。(图3-221—图3-224)
图3-221 面材(一)
图3-222 面材(二)
图3-223 面材(三)
图3-224 面材(四)
块材
不锈钢块:表面光洁度好,反射性能强,具有现代感。
木块:质地软,容易加工,有朴素、温暖感。
石膏:质地细白,加水溶解后凝固成形,可以翻制成各种体块。
泡沫块:质地轻,表面粗糙,容易切削。
黏土:比油泥质地粗,宜做有机形塑造,但不宜加工。(图3-225—图3-230)
图3-225 块材(一)
图3-226 块材(二)
图3-227 块材(三)
图3-228 块材(四)
图3-229 块材(五)
图3-230 块材(六)
从材料的肌理来看,表面光洁而细腻给人以华丽、细致之感,表面光滑而无光泽给人以含蓄、宁静之感,表面粗糙而有光泽给人以沉重、生动之感,表面粗糙而无光泽给人以朴实、厚重之感。
3.立体构成材料的加工(www.xing528.com)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性,其造型效果和加工手法也大不相同。一般设计立体构成有两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是按立体造型所要求的形状去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二是选取材料,然后根据材料与结构特点去塑造它的艺术造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应了解立体构成要注重研究材料、加工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图3-231—图3-233)
图3-231 立体构成(一)
图3-232 立体构成(二)
图3-233 立体构成(三)
(1)减形加工
减形加工是将一个整体材料切割,使之成为各个单独部分的材料造型。其加工方法有以下几种:
直线切割:在直线构成的作品中,可以用适用于切割成直线的工具来进行初加工。如切割三合板、吹塑纸,可使用美工刀;切割较厚木板、聚乙烯塑料板和金属板等则需用木锯或钢锯。(图3-234—图3-236)
图3-234 直线切割(一)
图3-235 直线切割(二)
图3-236 直线切割(三)
曲线切割:在曲线构成的作品中,就要用适合于切割曲线的工具来进行加工,如美工刀对皮革、软木、硬纸板和吹塑纸板等的切割;薄木板或塑料板,就要使用钢丝锯切割。在皮革、金属板、塑料薄板、毛毡等材料上切割曲线,可使用各种大型剪刀。(图3-237)
图3-237 曲线切割
钻孔:在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时,有时要求钻孔。为了精确地在材料上钻孔,必须在圆心位置上画十字标记。在金属、塑料和木材上打眼可用麻花钻头。常用的有手摇钻和电钻。
凿刻:在立体构成中,对木质实物表面进行凹陷加工时,常用的工具有平口凿和圆口凿。(图3-238、图3-239)
图3-238 凿刻(一)
图3-239 凿刻(二)
(2)增形加工
增形加工是将已加工好的各部分材料接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由于所用材料的种类、尺寸和形状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合方法。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对接:使用黏合剂黏合。
焊接:马口铁、铜和黄铜等金属材料的接合可采用焊接,即用加热、加压等方法把金属工件连接起来。
钉接:在对接材料的两边分别打眼,然后用钉子穿进或用螺丝拧入,使两边材料连接起来。
铰接:在材料的联结点设置一种结构,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活动灵活且能使各个方向受力的特性。
滑接:是在材料的联结点上设置一定的结构,如一方凸起一方凹陷的结构,其中一方固定,另一方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图3-240)
图3-240 滑接
(3)变形加工
变形加工是将材料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段,使之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所用材料种类不同,所产生的变形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浸泡弯曲:一般适用于薄木板的弯曲加工。薄木板在水中浸泡12小时左右,就会变得既易于弯曲又不易开裂。弯曲好的木板应用夹钳固定,使之干燥。干燥之后,木板就会保持弯曲形态。
②加热弯曲:主要适用于有机玻璃和各种塑料作为立体构成的制作材料,可以用开水烫或电烤箱来处理。
③敲打弯曲:主要适用于加工薄金属板。用木板或木槌作为工具打弯、敲曲金属板,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各种需要弯曲的形体。
④石膏浇注:选用石膏做浇注材料时,如果制作的形态简单,可用木料或塑料制成模具;如果形态复杂则需要先用黏土或油土堆塑成预期的形态,然后把这种原型翻成石膏。
(4)美化加工
美化加工是将已加工好的材料再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具有独特表面效果的作品。加工方法如下:
①抛光:有些立体构成作品经过抛光加工处理后,其独特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增加作品的光泽度。
②镶嵌:实物材料在立体作品表面进行镶嵌会产生装饰作用,使人们领略到画面上的秩序美和肌理美。但要注意疏密对比、色彩对比关系,追求体态的节奏和统一。
③上色:有些立体构成作品还需做上色处理,可用油画颜料、丙烯颜料、水粉颜料等常用绘画颜料。油漆上色只适合部分要特殊处理的立体构成作品。大多数的立体构成作品还是以不上色为好,这样更能体现作品本身材质的优点,也给人一种更自然的亲切感。充分利用材料本来的色彩来做立体构成,实际上是一种很有益的锻炼。
总之,作为基础练习的立体构成,我们在侧重研究材料、材料加工方法时,应选择那些便于加工的材料,并采用打破常规的办法来研究材料造型的各种可能性,如追求色彩、形态、肌理的美感以及加工的物理化学性能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以扩展造型的可能性,并增加技术形态的魅力。
4.纸材的加工
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基本、利用机会最多的一种材料。它有价格便宜,容易剪切、折叠、弯曲和黏合的特点。纸张的特性是洁白、平整、光滑、细腻、有韧性、可塑性好,且好定型。但也有易破、易脏、易受潮、易变形、保存时间短等缺点。
常用的纸张:铜版纸、水粉纸、水彩纸、素描纸、白卡纸、彩色纸等。
常用的工具:铅笔、尺子、美工刀、剪刀、圆规等。
常用的连接材料:白乳胶、双面胶带、胶水等。
纸材加工的具体技法如下:
(1)增量加工
粘接:用黏合剂把形粘接在一起。
插接:利用缝隙将形与形连接起来。
拴接:利用纸本身的特性来连接。
编织:将形与形按特定的构想编织。(图3-241—图3-243)
图3-241 增量加工(一)
图3-242 增量加工(二)
图3-243 增量加工(三)
(2)减量加工
划法:用尖物在纸表面划出细微的痕迹。
切法:用刀或剪刀切剪出口子。
撕法:用手撕出纸的裂痕或揭层。
刮法:用硬物在纸表面刮出痕迹。
磨法:用粗糙物把纸表面磨毛。
在具体加工中也可以将几种手法综合加以应用。(图3-244—图3-247)
图3-244 减量加工(一)
图3-245 减量加工(二)
图3-246 减量加工(三)
图3-247 减量加工(四)
课题训练:
1.半立体构成。做9个100 mm×100 mm的平面图形,统一贴在黑色卡纸上。
2.综合立体构成。以点、线、面为要素做200 mm×200 mm×300 mm的立体构成,做底座,材料不限,可多种材料结合。
3.在15 cm×15 cm的平面上,利用材料,以形式美的原则进行立体构成。
要求:
①材料不限,要考虑选材的材质及粘接方式。
②选用的底板要有一定的刚度,不易变形。
③组合时注意多方案比较。
④构成的正投影平面不得超过15 cm×15 cm,高度不限,但要注意整体效果。
⑤作品可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或综合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