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立国之初,太祖亲写御书,三排玉牒各立十四字,以为排辈之分,《玉牒序》有“我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之训。
太祖派十四字:德、惟、守(从)、世、令、子、伯;
师、希、与、孟、由、宜、顺。
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
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
夫、时、若、嗣、次、古、光。
十四字用完后又重头开始,这样,从宋代开始已经循环二次了,一千零三十多年来已经历36代之多。
鉴于赵氏子孙繁衍人数众多,同一姓名者颇多(这在宋代宗正司管理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明成化年间,太祖派后裔赵惟珤(字德用号愚公)和赵惟宪(号朽叟)重修族谱时,曾把“玉牒”增加十四字,称为今十四字,而把原“玉牒”十四字称为原十四字,仍按三派分。(www.xing528.com)
太祖派今十四字:溥、綱、鼎、建、存、忠、厚;
禮、義、謙、和、勗、永、循。
太宗派今十四字:原、本、懋、謙、思、尚、實;
式、景、均、中、慶、以、充。
魏王派今十四字:先、贤、廷、辅、文、才、广;
资、质、端、庄、盛、传、芳。
值得一提的是原十四字一直在海内外流传,除了个别字有差异外,如宋史太祖派第三个字“守”字,族谱中则“守”、“从”通用,其他的基本一致。
今十四字并无传下,只是在《天源族谱》中看到很多名字是“原”和“今”并用。如赵惟(纲)珤,即古愚公,又如军事学家赵本学原名赵世(建)郁。尚可举些例子来,如:从鼎中、德傅养、惟纲详、仲兼哲、士思夏、不尚明、承贤夏、克廷壅、叔辅之。这种三个字为名的,不是名字,而是“原”和“今”字并有,也是南外宗支系在明、清时期的一个特点。抓住这个特点研究南外宗各派系繁衍,很有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