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泉漳赵氏宗室后裔家族的发展情况

泉漳赵氏宗室后裔家族的发展情况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也可窥见赵氏宗室成员的发展情况。赵氏宗室后裔的家族也不甘例外,不少族人加入到迁台的队伍中,在台湾繁衍出新的家族。漳州赵氏宗室后裔迁居台湾始于明末清初。赵家堡现在的行政村名为赵家城村,目前赵家城村居住赵氏宗室后裔家族700余人。在漳浦赵氏宗室后裔不断移居台湾的过程中,他们也把祖籍地的家族传统移植了过去,把在桃源县大溪镇的聚居地,也命名为“赵家堡”。

泉漳赵氏宗室后裔家族的发展情况

泉州、漳州两地的宋代赵氏宗室后裔,虽然经历了战乱的冲击,但是留存下来的族人们,还是在自己的居住地顽强地繁衍了下来。并且在有些地方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

宋代时期没有限制宗室成员读书出仕,因此这些宗室后裔,在科举上颇有成就。族谱记载晋江青阳家族的情景云:

厚山赵氏,发祥于青阳。青阳亦吾宋之龙种。自宋迄明代,有簪缨旧牒之在晋江者,昭昭可见。……青阳之科名,将再振于今。昔有讖云:东北峰高,一门登科。祖祠之东北,植乔松干青霄,其峰陡起,为厚山第一秀气清淑所钟在。斯时矣,是地有有郁苍之观。而吾兄之大藻扬镳乎郡庠,文明之兆,洵有征应。[12]

华安县《清漳溪北银塘赵氏族谱》保存有明代万历年间族人赵德懋的《宋赵氏入闽科第题名记》,概括了泉南赵氏宗室的科第情况云:

闽自唐神龙以后,科目辈出,阅八闽志,未有以赵显者。高宗南渡,侁徙宗室于江淮,迁大宗正于杭、西外正于福州,南外正于泉州,乃于泉置南外睦宗院,宗室入闽者益众。或扈跸而迁,或因官而家,泉漳福兴四郡居多焉。宋制设立宗学,凡子孙聪俊者,许令入官。吾闽自高宗绍兴戊辰年赵伯茂发科,嗣是登科第者接踵,每科全榜,赵为最盛。绍兴庚戌赵善新与子汝偰、汝仿同登第,泉则有三秀坊。淳熙丁未赵善謐与弟登,绍熙癸丑赵善盍俱省试第一,泉则有袭魁坊。漳龙溪庆元己未赵希庠与弟,嘉泰壬戌赵希商子,淳祐甲辰赵与仿父子兄弟俱登第。时八闽令守慕尉教谕等官,多系宗室。具载通志,斑斑可考。吾漳东城门南石桥嘉泰四年知漳州赵汝谠所建也。虎渡桥庆元元年知漳州赵伯逷所建也。至如赵善昈之兴水利、赈贫民,赵善封之崇学校、课农桑,赵师楷之召对首论边防次论募兵,赵希侒之召尉崇学礼贤为推重,赵师虑之居漳朱晦翁称其履行端淳、持心明恕。类皆有所建立。不惟宗室增重,而科目亦增辉矣。[13]

《清漳溪北银塘赵氏族谱》还详细列举了自宋代南渡以来至清代前期福建赵氏宗室的科目题名名录,共有100余人之多。赵德懋在整理这份名单时还特地指出:“至我朝(明朝)只修吾漳,而各府者不录。恐非本派而真赝难辨也。兹录一一有所凭据毫无增益。”由此也可窥见赵氏宗室成员的发展情况。

到了清代,泉州、漳州两府的许多居民,纷纷前往台湾,为台湾的社会经济开发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贡献。赵氏宗室后裔的家族也不甘例外,不少族人加入到迁台的队伍中,在台湾繁衍出新的家族。

漳州赵氏宗室后裔迁居台湾始于明末清初。据华安县丰山镇银塘《银塘溯源图》记载,银塘赵姓迁居台湾的从十五世至十九世多达94人,分布于台北、台南、彰化等地,传裔至今已历十二、三世。康熙末年,赵宋后裔的东源派赵伯占之子赵师渊携子希应、希达、希宽、希定、希复、希钟6人及侄希玉等5人,移垦今彰化鹿港,其余族人亦有迁至台南、高雄。嘉庆年间,赵应俊等人入垦今台北,赵孟高等入垦今屏东恒春。漳浦县赵丑、赵圣助入垦台中大肚、后移垦彰化社头;赵天喜、赵光亭入垦大肚。嘉庆年间,赵雷入垦大肚、赵王人垦今嘉义。[14]

漳州漳浦赵家堡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堡现在的行政村名为赵家城村,目前赵家城村居住赵氏宗室后裔家族700余人。赵家城村辖赵家城、曹厝、下梧、南庙4社。赵家城社肩134户587人。[15]赵家城村的赵氏族人,自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移居台湾,定居于桃园县大溪镇一带。据族谱记载,清乾、嘉年间,宋闽冲郡王赵若和第十五世孙赵若齐,名思贤,从漳浦湖西赵家堡随漳州乡人渡海来台,从今苗栗县竹南镇中港溪上岸,初至三貂,即今新北市贡寮区开垦。赵若齐遂娶平埔族女陈淑真为妻,为赵氏开台始祖。赵若齐开垦贡寮乡石碇溪畔一带,赵若齐生有五子,即嗣仙、嗣允、嗣益、嗣月、嗣法。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台湾实施屯番制度,三貂社私垦±地获准升科。三貂的垦务亦已渐呈饱和,赵若齐及其子除经营在三绍开垦之地外,并赴桃园大溪埔顶垦殖置田(为番田),桃园大溪埔顶亦为平埔族聚居地,乾隆二年(1737年)起,清廷明令不得擅娶番妇。后赵若齐只身返回漳浦湖西探亲,在故乡病逝,卒葬湖西赵家堡后边竹围仔。

赵若齐长子赵嗣仙、三子赵嗣益、四子赵嗣月繁衍形成三房派下,赵嗣仙长子赵明来,赵明来次子赵庆隆,赵庆隆长子赵玉牒,名长荣,为日据时的绅士区长,他召集赵氏三房族人,即嗣仙公派下、嗣益公派下、嗣月公派下,创立“赵鳌峰公号”祭田,由三房族人轮值主祭,设置公田收租作为祭祀之用,定每年农历八月初三为祭祖日。

在漳浦赵氏宗室后裔不断移居台湾的过程中,他们也把祖籍地的家族传统移植了过去,把在桃源县大溪镇的聚居地,也命名为“赵家堡”。他们把“赵鳌峰公号”祭田逐渐发展成为“赵鳌峰祭祀公业祠堂”。这是一座参照漳浦赵家堡图形而兴建的仿宋三层方楼。占地73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依漳浦赵家堡座向,为坐南朝北,寓意思念故都汴京。一楼居安居,二楼完璧楼,三楼赵氏宗祠。二楼完璧楼外墙亦依漳浦赵家堡方位配置“东方巨障”、“硕高居胜”、“丹鼎钟祥”等区,三个匾额字迹是从漳浦赵家堡拓印刻制的。三楼为赵氏宗祠,中殿奉汴京国族金匾、赵氏祖先神位、历代祖先神位。左厢参照漳浦赵家堡,陈列有关赵宋皇朝画像、赵宋皇朝史图、赵氏世系派字比序表等各种史料,右厢奉王祖画像、赵家堡史料、赵鳌峰祭祀公业记事等。

宗祠的前厅柱联“宋朝郡王若和迁徙福建积美佛昙成族后移漳浦湖西畲族宗亲共同筑城安居;清代先祖若齐渡海台湾三貂贡寮开垦来到桃园大汉埔顶兄弟合力置田乐业”。中殿悬挂汴京国族金匾、置放赵氏祖先神位及宋裔赵氏王祖闽冲郡王讳若和妣陈妃派衍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历代髙曾祖考妣之神位,中柱联“宋室久播迁玉牒不随天下去;皇朝重举废三派总向日边来”。左殿恭奉宋太祖遗训暨奉祀宋太祖、宋太宗、宋魏王三兄弟神像,右殿恭奉刘、关、张、赵四位先祖画像,暨奉祀常山赵子龙、玄坛元帅、武财神赵光明、福德正神土地公神像。[16]

明清以来,原属于宋朝赵氏宗室的闽台赵氏家族,已经不再拥有皇族的特权,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成为百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些民众化了的赵氏宗室后裔,也在不同的程度上为泉州文化包括泉州的海洋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许正是这种百姓化、平民化的转变,使得他们能够更为深刻地承载传统文化的演化与传播。而当福建演好居民纷纷迁移台湾的历程中,积极扮演着社会经济开发与道德文化传承的双重角色。他们在这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也许也是他们的皇族祖先们所无法预料、但又十分值得欣慰自豪的吧!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注释】

[1]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二七,《秩官·诸司附·西外宗正司》。(www.xing528.com)

[2]光绪《清溪厚山赵氏族谱》,雍正十一年赵元慧抄赵鼎公序。

[3]光绪《清溪厚山赵氏族谱》,《谱系》。

[4]光绪《清溪厚山赵氏族谱》,雍正十一年赵元慧抄赵鼎公序。

[5]光绪《清溪厚山赵氏族谱》,雍正十一年赵结守序。

[6]《清漳溪北银塘赵氏族谱》,万历十六年林士章序。

[7]《清漳溪北银塘赵氏族谱》,《溪北银塘赵氏族谱前部》,赵云溪:《世系总叙》。

[8]《赵家堡赵氏玉牒》,万历丙午赵美之:《赵氏世家源流记略》。

[9]《赵家堡赵氏玉牒》,佚名:《漳金浦鸿儒积美赵氏宋魏王裔闽冲郡王始迁祖谱》。

[10]《赵家堡赵氏玉牒》,黄(赵)而炜采庶《赵氏家范五十三条》。

[11]《赵家堡赵氏玉牒》,佚名:《不婚蒲氏原由》。

[12]光绪《清溪厚山赵氏族谱》,雍正十一年赵元慧序。

[13]光绪《清溪厚山赵氏族谱》,万历丁亥年孟秋赵德懋记。

[14]涂志伟:《台湾涉漳旧地名与聚落开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61页。

[15]陈桂味主编:《漳浦村社要览》,漳浦县政协,2002年,第181页。

[16]涂志伟:《台湾涉漳旧地名与聚落开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