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与赵宋南外宗相关民间信仰宫庙的形成,是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并对后来泉州各类民间信仰宫庙的蓬勃发展,产生着极为深远的人文历史影响。
两宋时期,由于福建稳定的社会发展,形成当时中国农耕社会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闽南已经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之一;福建经济发展已进入江南地区的先进行列,大大超过战乱不断的北方地区,据相关文史资料载,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已正式设立市舶司。泉州已出现过“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历史辉煌,为此,福建泉州最终成为让全世界瞩目的“东方第一大港”。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在泉州设置南外宗正司;又在附近建睦宗院,设宗学;择州治西北居贤坊,即今泉州平水庙一带,再置新睦宗院。宋末,泉州南外宗宗子多达数千余人。宋朝南渡后,大批皇族宗子、官员、军民纷纷迁居泉州,对泉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泉州先后修建著名的五里桥、东西石塔、孔庙、天后宫,以及疏浚东湖等,随着南宋宫廷文化传承,南戏、南音、南拳等在泉州古城流传;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繁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蒲寿庚降元后,因为蒲寿庚“导元倾宋”,追杀南外宗赵氏族裔,受封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权势灸天,在海外贸易上更是独占鳌头。数十年后,蒲氏后人与元朝廷争利,元朝廷派兵攻入泉州,又使泉州遭到了严重破坏。明代,蒲氏家族受到明朝政府的排斥,“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永远不得入朝为官,蒲氏家族逐步衰落;其蒲氏子孙后裔不得不隐姓埋名逃亡。泉州蒲姓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或排斥而改为黄姓;据称,泉州浮桥东浦蒲口黄氏居民,多源自蒲氏后裔。(www.xing528.com)
宋元时期,历代封建朝廷在中国农耕社会不断推行以儒教思想为核心的程朱理学,福建的闽学由此而兴盛播迁;倡导忠孝仁义已成为当年的社会思潮;修建民间信仰宫庙、供奉典范先贤神明,也成为中国农耕社会教化民众、遵循秩序、祈求平安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泉州与赵宋南外宗相关的信仰宫庙形成,是中国农耕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并对于凝聚民众、规范行为、倡导正气、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岁月悠悠,文化积淀。泉州与赵宋南外宗相关信仰宫庙形成,并在泉州遗留大量历史文化遗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发掘、整理和研究这些人文历史遗迹,对于振兴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