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南外宗正司设置泉州促进了珠宝、香料等奢侈品的消费,使得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更加繁荣。南外宗室刚到泉州时仅三百多人,在此定居后,繁衍生息,到南宋末期增至三千多人,南外宗室作为皇亲国戚,他们从中原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来了绫、罗、绢、纱等先进产品,但平时早已习惯奢靡的生活,到泉州后对进口的珠宝、香料等奢侈品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现位于泉州开元寺内的南宋古船就可证明这点。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泉州后渚港海滩挖掘出一艘南宋古船,船残长24.2米,宽9.15米,深1.98米,排水量近400吨,载重约200吨,该船是从东南亚返航的泉州商船,其出土有力地证实了泉州在中世纪对外贸易和造船业的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古船中处了发现有大量的香料、药物、玛瑙、象棋子、铜钱、铁钱、陶瓷器等珍贵文物外,还发现了96件原来系在货物上的木牌签,牌签上写有“南家”、“南家记号”、“曾干水记”、“林干水记”、“安郡”等字样,由此可见,当时官僚、宗室等也参与了此次的商贸交易。
其次,部分南外宗室在泉州担任地方官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促进了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南外宗室曾有多人担任泉州市舶司提举和泉州郡守,其中在历史上较为出名的有两个人,分别是赵令衿和赵汝适。赵令衿,出生年代不详,卒于公元1158年。《泉州府志·名宦》载:“赵令衿,宋宗室也。绍兴二十一年知泉州。博学能文,在郡留意教养,建堂祀姜公辅、奉系于九日上下,民感其化。”另《泉州府志》引《方舆纪要》说:“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郡守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由此可知,赵令衿为南宋宗室,曾任泉州郡守,主持建造了著名的安平桥。安平桥为我国古代最长的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它位于泉州晋江安海镇,横架于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的海湾之间,为安海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它的建造使得更多的泉州西南地区的商船往返时能直达安平桥边码头停靠,装卸进出口货物,把货物运送到泉州各地,对泉州海外贸易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做出重要贡献的另一位南外宗室是赵汝适,据《福建通志·职官》载:赵汝适以朝散大夫提举福建路市舶,在其任内,普遍走访当时侨居泉州的外国商人,间接得到南海各国的地理形势、物产及人民的社会风俗情况,于宝庆元年(1225年)完成《诸蕃志》一书。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志国》,共45篇,下卷《志物》,共41篇,详细记载南宋时泉州港与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往来,介绍各地的风土物产,并记载泉州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之后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方向和方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www.xing528.com)
最后,为了满足南外宗室在泉州的高昂开销,迫使地方政府只得采取措施,大力开展海外交通。在宋金战争中,宋王朝痛失半壁江山,导致赋税来源远远减少,由于战争,军费等各项开支却大大增加,于是,南宋统治者用尽办法提高赋税收入。在当时市舶之利及其丰厚,为了决绝财政危机,增加赋税来源,南宋王朝比北宋更加重视发展海外贸易。泉州作为当时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其海外交通贸易自然也受到南宋统治者的支持,随着南外宗的迁入,这么多皇亲国戚的高昂生活开销一下子加重了泉州地方的财政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只得采取各种措施,在南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更加积极地开展海外交通贸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