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县志(修订本):旧俗祭祀纪略

陇西县志(修订本):旧俗祭祀纪略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仪文次第俱遵《仪注》,甚为隆重。以后祭祀仪式散失,又无乐队礼宾,于民国25年废止。祭祀关公,古时是春秋二仲月上戊日及农历5月23日,由政府主持在南山寺举行,祀典次于文庙。古礼,迎春节日隆重举行。

陇西县志(修订本):旧俗祭祀纪略

一、文庙和武庙

(一)文庙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诏全国立孔子庙。此为各州、县立庙之始。至明、清、民国皆称文庙。巩昌府文庙在府城南隅,明万历中迁南街,清圣祖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二十一日毁。德宗光绪六年(1880年)在原址重建(按知府颜士璋绘制曲阜孔庙图修建),规模宏大,建筑大成殿、东西庑、名宦乡贤祠、棂星门牌楼及东西跨街牌坊等。大成殿内原塑孔子泥像,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供神位,孔子泥像埋仁寿山,累冢树碑“至圣先祖孔子之基”。府文庙为今陇西一中,现仅存大殿,坐北朝南,面积150平方米左右,飞檐翘角,结构宏伟,1955年改建为校图书馆,四壁易为砖墙,只殿顶依旧。

陇西县文庙是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在城东街新建的。同治五年城陷后只存大成殿,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补修续建,其规模也甚壮观。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南北庑、戟门、名宦乡贤祠、棂星门牌楼等,现为陇师附小,其棂星门牌楼尚存。

文庙是孔夫子的神庙,祭祀先祖孔子的礼节仪式很隆重(胜过祭祀社稷百神),配以四圣(颜渊、子思、曾参、孟轲),列以十哲(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冉有、季路、宰我、子贡、子游、子夏、子张),从祀以先贤先儒。孔子生日,《榖梁传》:“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即农历8月27日。古时祭祀定为二、八月上丁日,乐用六佾,正官行正献礼,教官行分献礼。是日子夜先祀崇圣祠,礼毕,然后就位,行三献礼。仪文次第俱遵《仪注》,甚为隆重(礼规、祭品从略)。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增加太牢(牛)和少牢(羊)、猪称为三牲,祭肉称胙肉,祭后将胙肉分送参加祭祀的人员。民国初,亦按古时仪式,由政府主持举行祭祀大典。费用在“学田”内支出。以后祭祀仪式散失,又无乐队礼宾,于民国25年废止。私塾、小学在30年代初还分别举行孔子诞辰报赛会,烧香点蜡,供献果,放假一天,民国政府曾一度把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还写了《祀孔歌》,词为“八月廿七纪念辰,时令从夏正……”并以《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为孔子纪念歌。

(二)武庙

亦称关圣庙、关帝庙,主祭关羽,也有关、岳(飞)合祭(庙)一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羽为壮缪武安王,其时已有关庙。明神宗万历年间晋爵为帝。其庙号为英烈,继又为武庙。陇西关庙旧在府城武安门(南门)外一里许仁寿山东峰,俗称南山寺,规模宏大,清穆宗同治四年五月毁于兵火。德宗光绪时有一主持曾在原址重建。关羽自宋以来被尊为财神爷,所以供奉者众多。本县关庙有北关庙台关庙、西关关庙、汪家洞关庙、北关月城关庙等多处。北关山陕会馆也祀关公(实际上为关帝庙)。关公坐像两旁塑周仓、关平站像。现在庙宇、神像均已被毁。

祭祀关公,古时是春秋二仲月上戊日及农历5月23日,由政府主持在南山寺举行,祀典次于文庙。民国3年(1914年)在汪家洞合祀关羽及岳飞。后改为每岁春秋致祭,祭典也渐由群众自发组织,政府不再过问。各行业商民每年在庙台举行春秋两祭,自愿进香,没有一定仪式,并演戏三天,有时同行业还举行宴会。在民间,商贾大都经常祀奉财神,祈求保佑发财。

二、其他祭祀纪略

(一)文昌圣诞

据《明史》载略,文昌即梓潼君,本为道教神名,后来却为儒师所供奉。

巩昌府文昌宫原在府城北关,同治五年毁,光绪六年重建。此外,仁寿山有文昌殿,北山保昌楼有文昌阁,东城东北角圆台有文昌殿,还有不少庙宇内也有文昌殿阁。因祀奉文昌与提倡尊师重文有关,于是到处供奉文昌爷,每年2月3日、8月3日(或4日),由儒人举行报赛,清末民初,特别是私塾里年年报赛文昌成为定例。北关文昌宫(今县职业技术中学)建筑宏伟。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府、县两学廪生共筹置土地13垧(在靛坪川),作为“尚书地”,立有文昌宫香火地碑,以其地租作为神庙香火费和供奉人之生活补贴。宋朝楠《重修仁寿山文昌阁记》对建庙始末,记述甚详,并有赞铭。文昌庙常附修魁星阁或楼,祀魁星。旧时迷信,指主宰文运的神为魁星。北关文昌宫有魁星楼,仁寿山有魁星阁,保昌楼内也祀魁星。

(二)祭祀忠烈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防军提督周文翔,为表彰同治五年(1866年)保卫府城阵亡军民而创建昭忠祠,地点在今县委北面原汪家洞关帝庙内。抗日时期改为忠烈祠,并在其南的中山公园纪念亭内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凡抗战阵亡的本籍将士都在忠烈祠有牌位,每年清明节举行祭祀活动。

(三)迎春

春为岁首。古礼,迎春节日隆重举行。“立春”前先按历书规定颜色,制作象征农事的土牛(叫“春牛”)和芒神,放在春场里,在“立春”当日或前一天,县知事率僚属吉服排列迎春队伍出北门(取北方壬癸属水之意),春鼓乐社先导,前香案,次各行业参加的人,依次老农扛犁赶牛先行,余随其后,商人手执算盘,木工手执拐尺墨斗……。次吏人,次杂职官,次学官、礼生、掌印官,还有一个由剧团演员扮的春官老爷,身穿大红袍,头戴圆翅纱帽,斜挂玉带,白眼窝,短胡须,骑在一根长扬杆上,进行中扬杆上下移动,春官老爷即随之低昂,洋相百出,惹人欢笑,取欢欢乐乐迎春,准备发动春耕的意思。迎春的人都头戴特制的春花,群众也艳服新装,好像过节一样。到春场后,置土牛芒神于喜神方位,行迎春礼,礼生赞礼毕,然后抬土牛、芒神依前式队列从东门进城,置于县署仪门之外。当日或次日按“立春”时刻,备官即行鞭牛礼,礼生赞,行跪拜礼毕,引主祭者到香案前,上香奠爵,读祝文(照例为祈祷芒神保佑农事丰收,降福百姓一类的话),礼毕回到原位,礼生又口唱叩头礼毕,主祭者击鼓三通,礼生引各位官员受彩鞭,绕土牛三匝毕,遂击土牛芒神。接着农民争抢打碎土块带回家,泥糟头上,意谓求得一年牲畜兴旺,这种活动直至民国15年才取消。(www.xing528.com)

(四)祀城隍

城隍神流传颇早,《礼记》中的水庸就是后来的城隍,北齐慕容有祈祷城隍佑护的事。唐代韩愈有祭城隍文。宋、明以来,全国各县奉祀。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年)始将厉坛改建为行宫,列入祀典。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为城隍出往行宫之日。逢节日家家为亡人烧纸焚包,寒衣节并送寒衣。

陇西县有府、县城隍庙。府隍庙,请穆宗同治五年毁,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庙址广阔,规模宏大,有正殿、抱厦、退祠和东西侧殿,地址在今城关粮油站,现仅存抱厦。县隍庙也于同治五年毁,同治十年重修,建造形式和府隍庙同,规模略小。地址在威远楼西北角,现为邮电局家属院。

府、县城隍的祭祀典仪均在北坛,平常由主持看护,早晚供奉香火。每年清明节、7月15日,府、县城隍木雕像由两乘轿抬到北坛(即行宫),官宦、仕庶、商绅、各行业、民众集资祭祀,祀毕返回隍庙。府城惶庙会在9月1日举办,为时一月或月余。县城隍庙会在8月2日举办。府隍庙祭祀,巩昌府所属陇西等十州、县的三班六房及官绅承办。

三、行会祭祀

历史上,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相传都有各自所敬奉的神灵,陇西各行会的主要祭祀习俗如下。

木工业 敬奉鲁班。王家坪有鲁班庙,每年农历4月8日木匠联合或分别祭祀。三元街莫家楼专祀鲁班,莫姓及其他木匠自愿祀奉。牌楼于1960年拆除。

金属行 即铁、铜、银炉匠和瓦匠等,都祭祀李耳,即老子,俗称老君。每年农历2月15日金属行业匠工联络,在县城西大街太清宫(今武装部)办会祭祀。

药材业 敬奉唐代名医孙思邈。陇西北关西堡子建有药王庙。祭祀事务由赵姓主持经办。清穆宗同治五年庙毁后,名医赵绪业,倡议重修药王庙,但因乡人捐资解囊者甚少,即决心自筹。在医方药价中抽取一部分,积有成数,于光绪年间修建新庙一座。药材商人在农历4月28日自愿上庙进香献供,有时有演戏活动,午后由赵姓承办酒席聚餐,用费由参加人分担。庙已于1958年拆除。

烟丝业 敬奉诸葛孔明。相传孔明征服孟获时,蜀军由于瘴气所致,患肚子胀痛病,他研究发明了吸烟草消胀解痛的办法,军士吸食后病疾痊愈。因此,烟坊业专祀孔明。县城东大街卧龙巷(今党校附近)卧龙寺内,修建有武侯殿。民国34年(1945年)烟坊业集资在北关水渠沿买地基一处,计划专建武侯庙,未成。

缝纫业 祭祀轩辕黄帝。相传轩辕黄帝和女儿共同创造发明了布衣裙,从此结束了人类长期以树叶为衣裙的历史。天竺寺曾立庙敬奉,祭祀仪式不详。

鞋匠 敬奉孙膑。仁寿山曾建有小庙,4月8日庙会敬奉,有的人在家中敬奉,祭祀日不详。

戏班剧团 古时,戏班、剧团敬楚庄王。起源于楚庄王与优孟的传说故事,艺人优孟以戏谑之辞感动了楚庄王,后因以戏剧扮演为“优孟衣冠”。陇西福盛班箱主王有义等,敬奉庄王的仪式极为简单,蜡烛香表,只具形式而已。

另外,据说塑匠、裱糊匠、画匠,均不敬奉任何神,意味着这些匠师,知道神灵偶像都是他们同行用草、泥、颜料等作弄雕塑而成,所以他们明白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并没有真正的神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