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县志(修订本):新风录-社会风气的变迁与新中国建立的成果

陇西县志(修订本):新风录-社会风气的变迁与新中国建立的成果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民当家做主,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在将另一台推向左侧时,列车已风驰电掣般地驶过。

陇西县志(修订本):新风录-社会风气的变迁与新中国建立的成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民当家做主,社会风气为之一变。50年代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五爱”教育;60年代,开展学雷锋、学焦裕禄的活动;80年代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一步步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新人新事不断涌现。

一、舍己救人

张金生,定西工务段高阳养路工区工人。1975年4月9日11时1分,由乌鲁木齐开往郑州的72次列车,正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在高阳、通安驿区间曲线处11%的下坡道上急速行驶。张金生等正在距客车200米处进行工作,当发现时,已为时过晚,机具来不及下道。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金生奋不顾身,跃上道心,急忙拔去一操四捣固机联结插销,将一台机具推向右侧。在将另一台推向左侧时,列车已风驰电掣般地驶过。张金生用自己的生命排除了列车通行的严重障碍,保证了铁路畅通,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种临危不惧,奋勇抢险的高尚品德,值得人们永远学习和怀念!中共甘肃省委授予张金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并发给“因战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光荣纪念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给他追记了特等功。

张新龙,种和乡杨寨小学学生。1981年6月21日与同学一道去定西县香泉供销社购买毕业纪念品,归途经香泉水坝时,同学4人到坝边洗脚乘凉。吕仁祥脱衣下水洗身,由于坝底呈锅形,边沿陡滑,刚迈进一步,就一个趔趄跌入水中,并继续向深处下滑、沉没。在这危急关头,不识水性的张新龙毅然奋不顾身地跃进水里,竭尽全力把吕仁祥顶出水面,可他自己立时沉没水底,无私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团中央授予他“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二、拾金不昧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古人赞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好风尚,今天已屡见不鲜。一中学生任建、县印刷厂工人郝富堂各自拾到手表1块、2块,都主动交公或归还失主。一中学生何占明曾和弟弟在家乡夏收时,发现山洞里有价值千余元的58斤咖啡因,当即交给陇西北火车站。据城关派出所统计,仅1985年交所认领自行车6辆,手表1块、现金844元。

三、孝顺媳妇

刘玉花,种和乡珍珠村人。公公李清秀出身贫苦。解放后,日子过得好了起来,但老伴不幸于1961年过早离世,1978年他本人又患重病全身瘫痪。儿媳刘玉花,贤惠孝顺,尽心伺候,为公公穿衣、洗脸、生火熬茶、喂吃灌喝、烧炕缝补、清扫房间、接屎送尿,样样照顾周到,一直到养老归终。刘玉花打破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男女授受不亲”等世俗观念,孝敬瘫痪的公公,八年如一日,誉满全乡。邻人称赞说:“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也找不上。”

四、赡养“五保”老人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双泉乡崖里大队83岁的“五保”老人张海清孤身一人,生活困难。原大队支书张汉杰便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赡养,腾出上房让老人住,全家人照顾老人生活,端饭送水,缝补衣服等等。有时还让孩子给老人搬上凳子,陪伴看戏、看电影。老人生病后,全家人轮流陪伺,请医熬药,接屎接尿,就跟一家人一样,使孤独老人安然度过晚年,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主义的幸福。张汉杰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品质

五、慨解义囊

县搬运公司工人袁清海,1959年主动提出捐款100元为单位办托儿所,1965年给家乡河南捐救灾款418.76元。当时本人月工资只55元,还供给2个侄儿上学和弟弟的生活费,收入并不宽裕,可他省吃俭用,积攒钱为人民大众办好事,情操高尚,行动感人。在工作上并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16年如一日。曾先后12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2次被评为五好职工并被选为出席地、县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代表。

六、服务人民

刘俊海,云田乡杜家门村“双代店”代销员。自1961年以来,25年扁担不离肩,在距5公里远的云田供销社进货3520多次,累计往返里程3.5万公里,约计进货10.55万公斤,经营品种达360多种,除百货外,还经销小农具及其零件、粮食籽种、菜籽以及少量煤炭等,全由他双肩担挑,基本上疏通了当地山区的购销渠道,满足了本村和乡邻的生活需要。1981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并曾多次出席省、地、县财贸先进工作者会议

七、一心为公

陇西县医药公司第一门市部有10个女同志,多年来,坚持以顾客至上为宗旨,勤勤恳恳为广大群众服务。他们坚持每天从早到晚分班营业十三四个小时,节假日或星期天照常开门。有时停电,就点蜡烛营业,平均每天接待顾客800多人次。1977年5月,为了满足远乡顾客的需要,在门市部增设了简易治疗服务室,并派专人到县医院学习配方、打针、包扎、煎药等一般医疗技术,仅两年时间为病人煎药、打针、包扎达970多人次。中药组的都懂得“十八反”和有关配方知识;西药组的都熟悉300多种常用药的性能、用途、剂量和价格。她们还摸索掌握了各种药物的社会需要量,并根据季节变化,决定各种药物的进货。对稀缺药品,经常同附近社队药店联系,互通有无,尽量满足顾客。仅1979年自己联系进货额达1.3万多元。1979、1982、1983年,全国妇联、省妇联分别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的光荣称号。(www.xing528.com)

八、计划生育表率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既是国策,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移风易俗的创举,已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崇高的社会新风尚。西北铝加工厂有职工4536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3年的37.4‰。下降到1982年的6‰;晚婚率达到80%以上;1979年杜绝了多胎生育。1983年1161名育龄妇女全部落实了各种节育措施,实现了无计划外生育。一孩率达到99.6%。在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

九、植树“愚公”

李松林,种和乡川儿村人。1952年在川儿村南面千米多长的狼尾沟试种白杨树成功。1956年任高级社党支部书记,种树信心更足,于是带领群众连续3年在狼尾沟又栽了1万多株白杨树。1958年后竟被砍伐殆尽。1962年他当了大队长,仍继续坚持在狼尾沟种树,把种树看作他唯一的工作,若遇狂风暴雨,他就放心不下,要跑去护守。1967年夏季,他去30里外的庙儿湾开会,适逢下起倾盆大雨,他不顾大家劝阻,冒雨往回赶,途中曾被山洪冲倒多次,扭伤了左脚,忍痛赶到狼尾沟,已是半夜。第二天清晨,他不顾脚疼,也没管自家的房漏墙倒,扛起铁锹,钻进过膝的泥水中,一株一株地扶起了1千多棵被山洪冲倒的树苗,给壅上泥土。为了保苗,又动员社员赶修了259个大谷坊,661条反坡梯田。由于劳累,使他的左脚伤处感染化脓,致成残疾。1970年他辞了大队长职务,专当护林员。1976年老伴病故,女儿出嫁,他成为只身一人,儿子儿媳在兰州工作,屡次劝他去兰州,他却拒绝了,一心扑在林业上。截止1985年造林保存面积达210亩,各种用材树55300多棵,其中已成材树5200棵,一围以上大树200多棵,各种果树660棵,有240棵已结果收益。如今这条沟里反坡梯田条条,谷坊纵横,灌木丛生,树木成林,人们看到这景象,都夸他是植树造林的活“愚公”。

蒲映峰,昌谷乡中沟村人。1953年开始植树,经过30多年的营造,至1985年造林面积已达96亩,植树2万多株,成材5100株。

王学礼,昌谷乡金湾村人。1984年春季造林,家中劳力不足,请雇3个劳力,一季栽成高秆树7000多株。

汪建,菜子乡傅家门人。20年坚持管护荒沟荒坡自生树林,现已有杨、柳、榆树30多亩,16000多株,为全县的万树户。自1973年以来,林木开始间伐椽材1000多根,收入2000多元。菜子乡政府给他颁发了林权证,并把整条沟承包给他种树。

十、勇扑烈火

1983年8月4日中午,甘肃省粮食局陇西转运站仓库15万条麻袋垛突然起火,火势严重危及油库、4000多万斤粮食和50瓶液化气的安全。当地驻军84875部队400多名指战员闻讯后带着水桶、脸盆迅速赶到现场救火。有的同志被烈火浓烟呛晕过去,清醒后又投入战斗;有的同志被烧伤、碰伤,都不后退一步。身患肝炎的连副指导员李世叔带病跑到失火地点;副营长李庆瑞、连指导员张道龙虽被火烧伤,但仍坚持在现场组织救火;超期服役的老战士贾得田左腿骨折,刚出院不久,也忘我地投入战斗,搬起百十斤重的麻袋卷来回转移。经过一小时的奋力抢救,大火被扑灭,救出了14万条麻袋,保住了油库、粮食和液化气等价值500万元的国家财产。

十一、园丁之歌

兰花,陇西县安家门小学校长,原籍甘谷县蔡家寺人。1979年搬迁校址时,在经费不足,工程量大,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她一面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义务建校劳动,一面向附近工厂和单位求援。一年间挖运土3万多立方,搬运砖9万多块,捡拾石头30多立方,在乱石滩上修起了8间教室、7间宿舍,筑起了800多米围墙,为国家节约投资7000多元。同时开垦石滩荒地10亩,办起小农场,用农场生产收入的4000多元,购置了180套课桌凳、12套办公桌凳和价值2000多元的文体用具。安家门小学原在山神庙,今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8万多元,师生达700多名的完全小学。李兰花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为四川转来不服冷的陶英同学打手套,缝棉袄;为患病缺钱医治、缺笔少纸的同学解囊相助。1975年她的小腿不幸骨折,难以行走,就叫人搀扶到讲台上坐着讲课,任课以来,从未缺过一节课。1979年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1980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1981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辅导员,1983年评为“全国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参加了北京全国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会议,同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

李耀宗,首阳乡三十铺村人。原在菜子小学任教,1959年调往北山边远山区,先后在宏伟公社榆林、齐心小学任教。扎根边远山区,27年如一日,他许身孺子终不悔,扎根山村乐育才。严冬,给一、二年级学生生火;盛夏,中午不休息给学生烧水。抓紧进修,努力搞好教学工作,长期自费订阅《人民教育》、《文物天地》、《书法》等刊物,刻苦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并制定了教师工作制度、师生考勤制度、礼节制度和学校班级、教研组等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师业余学习,坚持听课、检查教案、抽查作业,以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师生培植小农场20多亩,每年可供学校烧柴1万多斤,并用农场产材修灶房2间,制备教室黑板用材2立方米,价值700多元。把原来仅有2座破屋、7名学生的齐心小学,改变成为今有5座教室、7位教师、180多名学生的重点学校。

十二、军民一家

空军三十四厂领导同志,关心学校教育,每遇重大节日,坚持给昌谷小学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政治处的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并派出人员登门义务理发,免费放电影,用各种有益活动陶冶儿童情操。他们先后为师生送取暖用煤30多吨,配备炉盖20多套,无偿支援价值2800多元的钢材、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资助学校建修校舍。1984年又赠送了170多元的文艺科技书籍和学习用具,协助学校给390多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打了防疫针,赠送了一些常用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