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县医疗情况及发展历程

陇西县医疗情况及发展历程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务主要为诊疗、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并兼办妇婴、环境、学校卫生、卫生教育。住院部有病床108张,门诊设5个医疗科和9个医技室。1978年后合作医疗站逐步承包给个体户行诊,医药费由患者自负。37年来,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逐步发展成为全县医疗技术的中心。

陇西县医疗情况及发展历程

一、医院

民国25年(1936年)陇西天主堂将原设诊疗所改为公教医院(今县第一医院院址),先后有10余人任大夫和助产士。民国31年12月27日(1943年2月1日),成立陇西卫生院(今防疫站地址),为公立医院,有院长、医师、司药、助产士、事务员共6人。医务主要为诊疗、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并兼办妇婴、环境学校卫生、卫生教育

解放后,医疗事业发展很快,至1985年,有县级医院3所,全民所有制中心卫生院5所,集体所有制卫生院19所,西北铝加工厂、陇西有色冶金机械厂职工医院2所,其他单位医疗室15个,联合诊所1处,农村医疗站272个。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1949年10月成立县保健药社,接收原陇西卫生院全部人员、医药器械。翌年1月改保健药社为卫生所,7月更名为县卫生院(仍前卫生院地址)。1952年10月接收公教医院后,县医院迁公教医院。1953年,县卫生院门诊部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小儿科,有病床9张,职工19人。1976年改名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1985年底,全院有职工163人,卫技人员134人。医院占地面积12325.64平方米,建筑面积5962.96平方米。住院部设内科、外科、妇产科,有病床130张。门诊有9个科和6个医技室。内科技术力量较雄厚,外科业务量大,普外较突出。制剂室,大输液大批量生产,销于邻县。

1985年陇西县卫生人员分布表

续表

1985年底驻陇及其他卫生单位人员分布表

续表

1985年陇西县农村中心卫生院概况表

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 1970年由原北京东四儿童医院、中医门诊部、协和医院等12个单位抽调医务人员组迁建于文峰镇,命名陇西县“六•二六”医院,有职工82人。1976年更名为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1978年开始,北京迁来医务人员陆续调回。至1985年全院职工83人,卫技人员74人。住院部设内科、外科、妇产科,有病床55张。门诊设诊治、医技科室15个。医院占地面积7510平方米,建筑面积3612平方米。

陇西县中医院 1984年5月28日成立。初在县卫生局设门诊就医。1 985年在西门外原马池建成三层楼房一幢,建筑面积1830平方米,有职工16人,卫技人员11人。中医理论研究有一定成绩,针灸开展业务量大。(www.xing528.com)

西北铝加工厂职工医院 1965年随厂迁建。主要诊治本厂职工病员,也对外诊疗。1985年底有职工1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7人。住院部有病床108张,门诊设5个医疗科和9个医技室。脑外科眼科在精度与广度上接近省级水平,口腔科设备较优,业务范围广。

陇西有色冶金机械厂职工医院 1971年成立,1985年底有职工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5人。医院占地面积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住院部有病床80张,门诊设3个科和8个医技室。骨科技术力量较强。

中心卫生院和乡卫生院 1952年成立首阳、福星卫生所,为解放后最早的2所乡级卫生所。1955年高塄乡,1956年通安、永吉、昌谷乡相继办起卫生所。1958年设立城关、文峰、和平、宏伟、种和、菜子、云田等7所卫生院。1974年,24个公社设卫生院。1985年全县有首阳、菜子、通安、福星、云田5所中心卫生院,19所乡卫生院。有职工253人,占地总面积63545平方米,有房屋643间,病床160张。

农村医疗站(室) 1955年建立了6个中西医联合诊所(城关2个,文峰、首阳、马河、北三十里铺各1个)。1956年在边远山区建立12个农业社保健室,1958年提倡社社办医疗室,全县共办医疗室612个。1960年有大队卫生所72个,生产队保健站57个,接生小组26个。到1963年有88个个体户开业行医,生产队保健站20个。1969年开始,按照毛泽东“六•二六”指示和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经验,全县198个大队于1970年国庆节前全部实现合作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向医疗站交0.5~1元,有的在年终分配中扣留,为医疗站购制药物活动资金。一般疾病可在合作医疗站就近诊治,重病、急病转院治疗,医疗站给患者补助50%~80%的医药费。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村历史上看病难的问题。为降低医药费开支,医疗站坚持“一根针、一把草”(针灸、中草药)“四自创业”(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三土上马”(土医、土药、土方)的方针,为群众防治常见病。1978年后合作医疗站逐步承包给个体户行诊,医药费由患者自负。

1985年陇西县乡

卫生院概况表

二、医疗设备

1949年原县卫生院的医疗器械103件。1953年县卫生院购进显微镜1架、血压计2台、手术床1张、助产器械箱1个。1961年购进200毫安X线机1台。60年代中期已有电冰箱、1/10000分析天平、光电比色计、显微镜。70年代有心电图机、超声心动仪,5个中心卫生院和9个乡卫生院配有30或50毫安X线机。至1985年,全县医疗设备总价值达18.98万元,较大型的有258台(件),其中万元以上的设备4台,千元以上的26台。主要有200毫安以上X线机5台,心电图机5台,超声心动仪1台,纤维内窥镜3套,电冰箱12台,分光光度计1台,综合手术床4台,无影灯6台,高速牙钻6台,耳鼻喉综合治疗机1台。

三、医疗技术水平

解放初,县卫生院主要治疗一般常见病,只能作些外科小手术。37年来,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逐步发展成为全县医疗技术的中心。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是:1954年开始作阑尾切除、腹股沟疝、剖腹产等下腹部手术;1965年开始作胃切除等上腹部手术,1966年开展了骨科;1967年开始作子宫全切;1983年开始脑外科及眼科手术。至1985年能做的较大手术有:胃全切除、胆囊摘除、脾切除、肾切除、巨大肾积水肾脏切除、巨大甲状腺瘤切除、颅脑外伤清创减压、外伤性截瘫椎板减压、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子宫下段剖腹产、腹膜外子宫全切、阴道成形、治疗青光眼的窦小梁切除、虹膜嵌顿、白内障摘除术。麻醉方式主要有乙醚全身麻醉、氯胺酮麻醉、腰椎麻醉、硬膜外麻醉。诊断检查,60年代初只作X线及一般化验的检查,1978年可作心电图及超声波的检查。1981年成立理疗科,1983年开始胃镜检查,1984年开展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至1985年,放射线科可开展胆囊造影、肾盂分泌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检验科可开展四大常规、肝功能检验、血离子测定、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胆固醇、三脂、碱性磷酸酶、胆红质、血浆蛋白、淀粉酶纤维蛋白原、胎甲球试验、红斑狼疮细胞检查、乙肝表面抗原、脱落细胞检查、细菌培养、各种穿刺液、腔液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