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元惠宗元统三年(应为至元元年~1335年)《重建学宫铭并序》中记载,元中统时,巩昌已设立学宫。历时70余年,规模由小而大,设备由简陋而扩充完备。学宫地址在府治东南隅,建有正殿,两庑房屋,东西6斋和明伦堂、□□阁等,并有学田5顷,图书数万卷,设府儒学教授,教诲生徒,为陇山以西规模较大的一所学宫。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诏“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府设教授,县设教谕。下各设训导若干人。对各级生员名额、学官月俸、所学科目及考试制度均有明文规定。巩昌此时设立府儒学(在元学宫址)和县儒学(在北关,因乱毁后,成化末年知府张侃迁建于县城府儒学之西),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为供陕甘学政按临巩昌时举行岁考和科考,在南大街设立巩昌府贡院(今陇西一中东北部)。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御史王书绅在东关创建崇羲书院,遴选府属各州县学生200余人,请高明儒师讲学,学生给予公费待遇。另曾在钟灵池东建立崇文书院,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迁南大街县署旧址。民间有社学,15岁以下儿童可入社学。在明代,巩昌一时文风大兴,科第蝉联,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至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的200余年间,府学进士有韩缙、宋琮、畅华、刘应熊、杜和春、郭充等6人,举人有张 等40人,贡生有张郁等103人;县学进士有范镛、王朝用、王言、杨恩、关永杰等5人,举人有唐伟等30人,贡生有杨亨等67人。
清沿明制,府学、县学科考制度无甚变革,惟鉴于前明重文略武的偏失,实行“文武同芳”,增设武科取士。书院资料,仅据杨凌霄《陇西艺文集•善后重建南安书院碑》记:崇羲、崇文书院久圮,宣宗道光五年(1825年)陕甘学政张岳嵩捐俸集资,由知府珠满在仁寿山麓重建南安书院(创自何年无考)。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被毁后,书院即无固定地址,延至德宗光绪十八年(1892年),知府周景曾请准学政蔡金台拨款,将东街游击署改建为南安书院(今陇西师范前身),为府学。另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知县吴本烈筹资创设襄武书院,但无地址。至光绪八年(1882年)知县李寿芝确定在东街相国寺建立襄武书院(今一小东部),为县学。此外还有为贫民子弟筹办的义学和绅民所办的社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科举,兴学校,知县祁永膺将襄武书院改为襄武高等小学堂及简易师范学堂。翌年知府曹景贤将南安书院改为巩昌府南安中学堂。清代府学、县学有进士宋朝楠、陈长复、马荣朝、汪执桓、杨名世、周诚之、侯树衔、田际春、张敏行、武尚仁、武镳、张继、刘炳青、马如鉴、阎士璘、祁荫杰等16人,举人有范英、邢昭等32人,贡生有杨敏、赖典等203人;武进士有李大宗、魏之久、李荣华、李延龄、原奠邦等5人,武举有邓应魁等63人。
清末,大办学堂,城乡设初等小学堂35所,内官立的11所。3所经费在义学款及官店房钱内拨给,8所经费由地方款垫付,其余24所经费均系自行筹措。高等小学堂设教习2人,管理员1人,斋长2人,学生60人。初等小学堂各设教习1人,共有学生600人。
民国成立,学堂改名学校。民国2年(1913年),南安中学堂迁天水,并入省立第三中学。民国3年(1914年)在原址筹办南安小学堂。当时城内共有名副其实的小学2所,其余改名的初等小学,实际上为私塾,至20年后,私塾仍存。民国7年(1918年)建立省立第五师范。民国26年(1937年)创建县立初级中学。以后学校渐有发展,至民国38年(1949年)春,全县共有中心国民学校17所(内女校1所),国民学校112所(内女校4所),共有237个教学班(内有复式班),学生7742人,教师291人。陇西师范附属小学12个班,学生720人,教师15人。中等学校有省立陇西师范1所,9个教学班,学生400人,教职员工35人;省立陇西中学1所,10个教学班,学生310人,教职员工45人。
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55年小学由解放初整顿后的87所增至115所,翌年又办起陇西二中。1958年掀起全民办教育热潮,小学猛增到206所,普通中学增到4所,在校学生24538人。办起幼儿园10所,入园幼儿320人。
三年困难时期,部分小学停办,中学裁撤,教师精简下放。1961年小学开学的有131所,中学2所,在校学生不足6000人。(www.xing528.com)
1964年,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教育事业恢复很快,小学增至208所,翌年又办起5所农中。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受到严重影响,教师被揪斗,学生“造反”闹“革命”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69年将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同时,不顾客观条件地大办中学,普及小学五年教育,小学激增到854所,普通中学增到16所,78所完小附设初中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学校布局,大抓教育质量。至1985年,全县有县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68人,教师19人;附设初中班的小学30所,六年制小学34所,五年制小学392所,村学149所,在校学生60079人,教职员工2587人(其中公办1128人,民办1459人);完全中学5所,在校学生3267人,教职员工243人;初中9所,学生15451人,教职员工631人;三年制农业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学生466人,教职员工67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学生71人,教职员工23人;师范1所,学生628人,教职员工84人。
1977~1985年,普通中学输送大专院校新生589人,中等专业学校672人。
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1964年,每万人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4.5人,高中77人,初中269人,小学1060人。1982年每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增至27.5人,高中558人,初中1041人,小学2428人。人口的文化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