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峰镇
原名东二十里铺,简称东铺,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为天水至兰州间的重镇之一。民国时,有1条主要街道(现称老街),分为上、中、下街。全长1250米,宽4米,多为商铺、饭馆、车马店和单人店。盐店多开设在中街。另有小巷9条。每逢三、六、九日,商贾云集,盐贩肩挑背负,车载畜驮,集市热闹居全县之冠。民国24年(1935年)成立乡镇时,以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南山麓(后称塔坪)所修建的文峰塔取名为文峰镇。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后,在镇内开辟了2条主要街道,东西走向的人民路纵穿全镇,南北走向的交通路直通火车站,定天公路从后街绕镇而过。和平路、酒精厂前路穿插其间。全镇区沥青路长8000米,另有12条小巷。面积,1985年较1949年扩大近3倍。省、地、县属机关、工厂、部队、铁路、医院、公司、商店、学校49家,公房建筑面积15.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32万平方米,公共厕所6处。
1952年兰州铁路分局兰西水电段陇西水电领工区陇西给水所建立,以铁路生产用水为主,附带文峰镇居民生活用水。多数为集中供水,少数为直供式。水源井2眼,日出水能力3240吨,1级泵站(深井泵),1个水塔,容量150吨,高度21米,水鹤4组,消防水栓5个,生活水栓12个,给水管道6579.5米,其中扬水管2025.5米,配水管4554米。电动机、水泵2台(套),功率62千瓦。生活服务半径200米。另有酒精厂、肉联厂、造纸厂、沙棘酒厂、汽车五队、购销站、省粮库、地质一队、水文三队、257处、257(2)处、陇西变电站等自备水源井19眼,日出水能力1.2万吨,饮用1.35万人。树枝管网,未设给水处理厂,水质偏硬,含矿物质较高。明沟排废、排雨,直接排入水体,无完整排水系统。有路灯(白炽灯)34盏,其中,老街6盏,交通路14盏,人民路14盏。全镇生产、生活用电年约2800千伏安。
殪陇、定天、会陇等干线公路均在此交汇,为交通枢纽。武都汽车运输公司和陇西县汽车队各建有汽车站,承担客、货运输,为陇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主要建筑有:文峰电影院、邮电大楼、文峰饭店及陇西汽车站等。
二、其他乡镇
首阳乡 位于县城西21公里。原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修筑的熟羊砦,后称熟羊城。民国24年(1935年)设立乡镇时,改称首阳镇。1984年改为今名,为陇西西乡之首集。逢集日农历三、六、九日。昔有1条街道,分上、中、下街,路面宽6米,长1500米,9条小巷,长1500米。下街路北有熟羊砦(城),称旧堡子,街道店铺较整齐。解放后,会陇公路经过首阳的一段辟为新街,长200米,宽8米,在新、旧街沙沟建混凝土桥2座,各长9米,宽8米。1984年旧街铺成沥青路,现新、旧街沥青路面长400余米。1973年10月通电,集镇用电500户,年用电总量9.5万度。1977年4月首阳水电所打饮用水井1眼,供水200户,1000多人,年用水总量6000吨。1985年底共有公房2.91万平方米。住民1563户,8104人。机关单位、工厂、医院、商店、学校27家,个体商业、药房88户。每逢集日上市的主要农副产品,党参约5万斤,大牲畜50~60头,生猪200多头。(www.xing528.com)
菜子乡 原名菜子河。民国24年(1935年)改称菜子镇,距县城15公里。原有一条南北向的街道,长300米,宽4米,土路。1960年后 陇公路横穿镇区,又开辟一条南北向新街,长400米,宽6米,沥青路面。住民387户,2000余人。为南乡仅有的一个集市。
云田乡 原名北三十铺,距县城15公里。新建筑有乡政府2层办公楼1幢,砖木结构,面积260平方米;文化站(舞台、化妆室、休息室、放映室、图书室),建筑面积380平方米。1条街道,分为上、下街,长550米,宽5米,土路。住民223户,1100人。
通安驿乡 原名通安驿,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立,原定西县辖,为元朝西安至兰州驿道上最大的驿站。1958年2月划归陇西县,距县城40公里,为陇西通往定西的要道。原有1条东西向街道,长300米,宽3.5米。现有3条街道,旧街已为居民住宅区,新建的南街和西街成“丁”字形。西街为南北向,长200米,宽6米。南街为东西向,长400米,宽5米。全集镇住有310户,1650人。1981年、1983年建成的通安驿文化站,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内分电影室、电视收看室、阅览室、乒乓球、象棋活动室;通安驿剧院(舞台、化妆室、更衣室),砖木结构,面积220平方米。通安驿火车站设在东头,是陇西至定西段较大的车站,铁路单位10个,以铁路变电站和接触网建工区较大。每逢农历三、六、九集日,附近乡村和通渭、定西、武山、甘谷等邻县的群众云集此地,贸易百货(成衣最多)、故衣(旧衣)、蔬菜、木材、牲畜、粮食、油料等。
马河乡 原名马家河。距县城北60公里,为回、汉杂居地区。明、清时期己成陇西北部较大集市,旧志称:“马家河铺,市廛聚货,贸易遐迩,居民利之。”只1条东西向街道,长600米,宽5米,土路。民国24年(1935年)成立乡镇时改称马河镇,1984年始改为今名。解放后新建1条南北向的街道,长100米,宽5米,土路,称新街。主要建筑有:税务所办公楼,2层砖混结构;马河剧院、文化站、兽医站,均为砖木结构,共628平方米。
福星乡 旧地名车家滩儿,民国时称复兴乡,距县城33公里。民国32年(1943年)设立集市,为西北山区较大的集市。解放后定天公路沿车家滩儿穿境而过,设有候车点,交通方便。街长400米,宽8米,沥青路面,南北向,分为上、下街。机关、学校、商店共14家,住民112户,554人。主要建筑:乡人民政府办公室18间,216平方米;文化站(图书室、游艺室)8间,120平方米;水电管理站8间,92平方米,均系砖木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