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封建王朝的驿运主要是劳动人民承担的。元代实行的“科差”是人民沉重的财政负担,也是站户必须承担的差役。另外还有徭役,徭役中最重的为官私货物的运输。站户一旦入籍,世代相传为役。至元三十年(1293年),陕西汉中廉坊司呈报说:秦州一带来往使臣十分频繁,站户当役,西到巩昌,东到陇州,一遣差即半月,稍有迟慢,即使地方官吏也被“凌辱吊拷,脱剥衣服”。站户的境遇则更为悲惨,负担驿站繁多劳役,专供马匹车辆器具,马匹缺草少料倒毙,官府绅豪势要相逼,或鬻妻卖子,或亡命外逃,或投身为奴。
民国时,货运多为铁、木轮畜力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胶轮畜力车货运出现。乡村间为便道,交通不便,运输艰难,全靠畜驮肩挑,川区有少量木独轮手推车,南山地区多为人揹。1955年全县从事运输的铁、木轮车450辆,胶轮车65辆。1958年货运量23.60万吨,货运周转量50.93万吨公里。后胶轮大车及架子车逐渐代替了畜力铁、木轮车。60年代以来,短途胶轮架子车运输发展很快。1959年县搬运社用原运输、搬运合作社的积累购进三马牌汽车1辆,本县始有汽车运输。并成立县运输公司,独立核算,下设汽车队、大车队、搬运队。1960年汽车队改由交通局直辖,1961年又归县运输公司管理。1965年全县货运量20.17万吨,货运周转量74.81万吨公里;客运量7.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1.45万人公里。1968年县汽车队在文峰镇交通路建公共汽车站1处,1973年4月独立设置县汽车队,有货运汽车9辆,客运汽车8辆,承担县境内外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由文峰分别向县城西郊、首阳、菜子、福星、碧岩、榜罗等地开运18次班车。1985年县车队有职工144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厂房等建筑面积5053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56.33万元。货运汽车14辆,62吨位,投入客运的公共汽车12辆,50吨位,长途客车4辆,325座位。由文峰发开的客车运行路线7条,日发41车次:文峰发往渭源县城、临洮新添铺日1车次;发往董家堡、渭源莲峰日2车次;发往漳县三岔、岷县县城日1车次;发往菜子、四店儿日2车次,发往碧岩团结日2车次;发往福星、种和日2车次;发往县城、西郊日28车次,发往通渭榜罗日2车次,发往德兴逢集(2、5、8)日1车次。停靠站111个,日客运全程2690公里,直接通13个乡镇和岷县、漳县、临洮、渭源、榜罗。客运量29.3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4.7万人公里;货运量1.78万吨,货运周转量175万吨公里。客、货营运收入102.4万元,实现利润6.7万元,上缴利税2.1万元。全县货运量22.59万吨,货运周转量397.74万吨公里。
1964年后,机关单位车辆逐年增加,1973年参加社会运输货运量1.61万吨,货运周转量49.91万吨公里。1985年各种客、货车448辆,完成货运量2.28万吨,货运周转量293.27万吨公里。个体运输专业户的私营汽车25辆,全县24个乡集体和私营的大中型拖拉机231台,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1315台投入社会运输市场,成为陇西交通运输的一支重要力量。(www.xing528.com)
1959年,陇西汽车修理厂在县城南门外大碑院建立。1962年撤销,人员、库存、材料移交县汽车队成立修理组,有技工5人,修建土木结构的简易修理工房4间,主要承担县内汽车的小修和一、二级保养。1967年后,建洗车台和简易地糟1座。1974年,县投资1万元,自筹2万元,建成修理车间,设汽车修理班,维修设备有CB20普通车床1台、搪缸机1台、抛光机、台钻、整流器等。1976年后,相继购置C350型、C180型普通车床及刨床、钻床、搪床各1台套,改汽车修理班为修理车间,设专职车间主任1人,有专业修理工30人。除完成汽车的三保作业外,开始兼搞汽车的大修,并承担外来车辆的保修。1984年4月,汽车队三结合(领导、技术人员、工人)节油技改小组,对车队25辆解放牌CA—10型发动机,采用武威产发动机汽缸盖和进排气支管及兰州汽修一厂生产的偏心轴作了改装,1985年度节油1.2万公升,比改装前的1984年节油6.071公升提高1倍。
民国37年(1948年)省政府批准成立陇西汽车站,二三个月即撤。1958年,省汽车运输公司在文峰镇建立陇西运输站,后改陇西汽车站。1985年,客运量7.4万人次,日发29车次,分别开往临洮、岷县、临潭、武都、宕昌、定西、兰州、通渭等地。1984年底,兴建陇西汽车站4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武都运输公司(现为陇南汽车运输公司)汽车五队,1958年至今常驻文峰曲家沟,有汽车120余辆,主要承担陇南药材、木材等物资的运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