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县志(修订本):陇西工业发展及其历史回顾

陇西县志(修订本):陇西工业发展及其历史回顾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土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陇西就出现原始的手工业制品,如石器、陶器等。毛毡、水烟、白酒、糕点、腊肉、麻绳、银首饰、皮革、车马挽具等传统手工业品种繁多。至民国38年,全县有纺织、缝纫、烟丝、酿酒、食品、建材、建筑、手工金属熔炼加工等行业。1953~1957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私营工业逐步实行公私合营,手工业先后走向合作化。1964年后,中央、省属企业在陇西相继建立,县属工业也有发展。

陇西县志(修订本):陇西工业发展及其历史回顾

出土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陇西就出现原始的手工业制品,如石器、陶器等。汉代开始有铜斧、犁等金属器制造业。明代巩昌府设立冶铁所,继设军械局、鞍子局、火药局。毛毡、水烟、白酒糕点腊肉麻绳、银首饰皮革车马挽具等传统手工业品种繁多。清置局熔铜铸钱。民国年间,铜器、银器、铁器、陶器、木器、纺织、皮革等均有所发展。民国16年(1927年),县平民工厂建立,民国20年(1931年)、民国35年(1946年),县监狱曾两次设立工厂,产品为土白布、栽绒褥子。民国29年(1940年),建立襄武、南安纺织生产合作社。民国33年(1944年),同业工会统计,有手工业班匠278人(首饰21人,制鞋31人,瓦匠32人,铁匠31人,木匠48人,腌肉60人,其他55人)。至民国38年(1949年),全县有纺织、缝纫、烟丝酿酒、食品、建材建筑、手工金属熔炼加工等行业。产品有土布、毛毡、砖瓦、白灰、麻绳、水烟、白酒、糕点、腊肉、银首饰、皮衣及犁铧、木制家具、农具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继续发展,轻、重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操作到半机械化、机械化,有了很大发展。(www.xing528.com)

1952年主要有机械、食品、纺织等行业,集体所有制工业4个,个体手工业768个,共772个。1953~1957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私营工业逐步实行公私合营,手工业先后走向合作化。1956年建立起手工业合作社10个,公私合营工厂1个,从业400余人。1957年产值95.92万元。1958~1961年大办地方工业,陆续建立国营工厂10个,从业900余人。1961年产值177.69万元。主要产品有:铁木制小农具、砖、酒精、白酒、面粉、食用植物油、糕点等。1962~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对生产无原料、产品无销路、盲目建立的工厂实行关、停、并、转,恢复手工业合作组织,缩短工业战线。至1962年,本县停办化工、石料、砖瓦、造纸4个工厂和建筑公司。1963年有工厂10个(地区办1个、县办9个),职工690人。年产值下降到156.83万元。1964年后,中央、省属企业在陇西相继建立,县属工业也有发展。1980年有工业企业16个(国家部属2个、省属1个、地属1个、县属12个),职工10572人,工业总产值8701.84万元(县属902.33万元),建安工作量461.16万元,年利税额112.2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03亿元。1981年,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85年有县以上工业企业20个(其中国家部属2个、省属2个、地属1个、县属15个),职工11111人。全民所有制13个,集体所有制7个;中型企业3个,小型企业17个;重工业8个,轻工业12个,建材、建筑业4个(非金属采选1个、砖瓦1个、水泥1个、建筑1个),食品制造业3个(粮油加工业1个、糕点糖果制造业1个、屠宰及肉类加工业1个),饮料制造业1个,纺织业1个,缝纫业1个,皮革制品业1个,造纸业1个,印刷业1个,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个,机械工业3个,其他工业2个。占地面积270.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4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31.01万平方米。年总产值1.45亿元,其中县属1522万元,占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13%,比1949年增长49.73倍。完成建安工作量405.26万元。年利税额2339.6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31亿元。动力机械总能力8.58万千瓦,设备拥有量7102台(套)。金属切削机床738台(县属企业139台),大型机床84台,高精度机床13台,重型机床8台,车床265台,钻床81台,刨床66台。锻压设备102台。主要产品增加了冶金工矿备件、农机配件、铝及铝合金材、机瓦、生化药品、冷冻畜肉、动物油脂、皮件、皮鞋、白酒、地毯、糕点类等。不少产品如粘土砖、齿轮油泵乙炔发生器、铝管材、水性铝膏等荣获国家部、省银质奖、优质产品奖,有的填补了省内工业的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