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县志修订版:黄土地貌及低山地形的形成

陇西县志修订版:黄土地貌及低山地形的形成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地和沟谷地是黄土地貌的主体组成部分,地貌的发生属于黄土岩溶地形。陇南山地的形成与新生代以来断块隆起作用有联系,地貌成因属侵蚀构造所致。(二)低山地形分布于北部与西南部,其地貌成因均属构造侵蚀。渭河阶地由于受近期新构造运动影响,河流各地段侵蚀堆积作用强度不一,致使一、二级阶地结构均有很大差异。

陇西县志修订版:黄土地貌及低山地形的形成

一、特 征

陇西县地貌形态分山地、黄土丘陵地、河谷平原三大类型,其中以黄土丘陵所占面积最大,在全国地貌区划中属于甘肃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地质的特征是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切割破碎。梁地和沟谷地是黄土地貌的主体组成部分,地貌的发生属于黄土岩溶地形。

陇西县黄土地貌的形成是与黄土的堆积以及新构造运动的作用分不开的。第四纪时,在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上广泛堆积了一层很厚的风成黄土,形成了名闻遐迩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经过新构造运动的不断抬升,河流不断地侵蚀和下切,原来的高厚面就被侵蚀成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地。

陇西县的黄土丘陵地大多属于梁状丘陵地,常作长条状,梁顶宽度不大,呈明显的弯形,横向和纵向的倾斜度多在3°~5°,有时也可达8°~10°,梁顶坡折线以下即为梁坡,多呈凹形坡,或者为凸形坡,是水土流失经常发生的地区。

陇西县地貌格局的形成是地质构造及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从地质构造讲,陇西盆地是一个构造盆地,四周隆起,中间凹陷,所以北部多为黄土丘陵地形,南部为中低山及黄土丘陵地形,中间渭水经过,形成河谷平原。

陇西县的地貌格局总的可以概括为渭南山地,渭北黄土丘陵,中部渭河平原。

从侵蚀作用讲,典型的黄土地貌的形成是土壤侵蚀的必然结果。

二、类 型

(一)中山地形

分布于南部,属陇南山地,为秦岭山系西延部分。较著名的有崛头山、桦林山等,似突出于“黄土海”中的岩石岛。主要由下古生界、三叠系地层及花岗岩构成。山体基本沿北西西向延伸,东部稍低,向西逐渐增高,海拔大致2500米左右,构成渭河水系与漳河水系分水岭。陇南山地的形成与新生代以来断块隆起作用有联系,地貌成因属侵蚀构造所致。

中山地貌形态与北侧的低山及黄土丘陵截然不同,山势陡峻,山峦起伏,气势雄伟,沟壑深切,基岩裸露。形成许多峡谷、跌水、悬崖、陡壁等地貌形态。在分水岭附近可见到残存的冰斗地形。山前有巨大的冰积漂砾。在县境外西部大草滩和境内旗杆山可见到残留的古夷平面,反映了山体上升、隆起、震荡的过程。

(二)低山地形

分布于北部与西南部,其地貌成因均属构造侵蚀。按其构成岩性及地貌形态分述如:

1.北部低山 为马衔山东延部分的余脉,海拔2400米以上,构成了渭河水系与祖厉河水系分水岭,主要由老第三系砾岩构成。山体北侧以断层与定西盆地隔开,地貌界线很明显,山体南侧轮廓不清。山脉走向为北西向,向东山势逐渐降低,延伸经过杨家营,分为两支,南支为山脉主体,走向由北西转为北北西向,为老第三系地层构成,著名的山峰有凤凰山,向南逐渐消失。山体东侧为柴家河断层,西侧界线不甚明显,北支走向转为东西向,由前震旦系岩层及花岗岩构成,其上覆有黄土。著名的有牛营大山(主峰在通渭县境)等,向东延伸与华家岭相连,山体轮廓不甚明显。

2.南部低山 分布于盆地西南、四店以西地区。主要由新第三系巨厚砾岩构成。由于受构造影响,形成一些北西向的背斜,海拔22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400米,高出北面之黄土丘陵100~200米。南部低山自新生代以来,由于山体不断上升,侵蚀作用不断进行,所以山体多不相连,地形比较破碎。(www.xing528.com)

(三)黄土丘陵

分布面积最广,地形波状起伏,以黄土梁峁为主,丘陵顶面海拔1700~2500米,相对高差150~400米。它的形成与黄土下伏之古地形紧密相关。

本县的黄土丘陵根据黄土的覆盖厚度及地貌形态划分为三个类型:

1.薄层黄土覆盖的黄土丘陵 于渭河以南地区,沿着南部中低山北麓分布,海拔1700~2500米。本区由于靠近南部中低山,地壳上升较快,河流侵蚀下切仍很强烈。所以黄土覆盖比较薄,现有黄土仅以薄层覆盖于波状起伏的石质山梁之上,形成黄土覆盖厚薄不一,或断或续的黄土丘陵地貌。

2.中层黄土覆盖的黄土丘陵 此类地形,在盆地内分布较广,大面积分布于渭河以北地区。黄土厚度一般小于20~30米。本地貌类型因受现代地表径流强烈侵蚀、切割的结果,形成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破碎的黄土丘陵,在空间表现为梁壑与沟谷相间排列。沟谷下切100~200米。多数沟谷已切入基岩,在谷坡和沟底可见新第三系地层出露。沟谷中或有涓涓细流,至中下游渗入河谷近代冲积层内。沟谷上游比较狭窄,多呈“V”字形峡谷,两侧由于地下水作用,滑坡极为发育。部分地段由于滑坡崩塌,在沟内,常构成串珠状的“堰塞湖”,至中下游,沟谷逐渐开阔,成为冲沟。

3.厚层黄土覆盖的黄土丘陵 分布于大咸河流域的通安、高阳一带,其地质结构与前述黄土丘陵基本一致,为厚层黄土覆于飞新第三系红色黏土之上,厚度可达60米左右。在形态上为梁峁地形,主沟多切割至基岩,支沟基岩几乎完全不出露。

(四)河谷平原

河谷平原包括渭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各级阶地。渭河河谷平原以县城—文峰的盆地最大,宽可达2~4公里,长达20余公里,河流阶地多不对称,一般集中在右岸。

渭河一级阶地(包括高漫滩)沿河均有分布,一般宽数百米,高出现代河床2~5米,海拔在东四十里铺为1620米,上游为2000米左右,横坡0.5°~1°,纵坡在5‰~10‰;二级阶地较一级阶地发育,多分布在渭河及支流大咸河、秦祁河沿岸,阶地高出河床10~35米,阶地宽0.3~1公里。在二级阶地后缘或支流沟口广泛分布有洪积扇、洪积堆或洪积裙,往往形成洪积阶地。以陇西县城—文峰一带最发育。

渭河阶地由于受近期新构造运动影响,河流各地段侵蚀堆积作用强度不一,致使一、二级阶地结构均有很大差异。渭河在陇西断层以西的一、二级阶地基本属基座阶地,阶地堆积厚度一般均小于20米,在陇西以东为内叠嵌入或上叠阶地,由于西河、南河、蓼西河、大咸河等支流汇入,二级阶地其上往往堆积有洪积物,形成宽达4公里的冲、洪积平原,总厚度可达70余米。在渭河二级阶地下面,往往有一条深切河槽,一般比一级阶地及河床基底要深得多,靠右岸,堆积有较厚的砂砾石层。这条古河道宽数百米至半公里,为河谷地区含水最丰富的地段之一。

渭河三级阶地分布于首阳至东三十里铺之间,一般以右岸最发育。左岸仅在水月坪、朱家坪有分布。其前缘高出河床50~60米,阶地结构均为基座阶地。基座面高出河床20~30米,其上堆积有次生黄土、砂砾石等,海拔东三十里铺为1690米,朱家坪为1815米。阶地面较平坦,宽0.5~1.5公里,坡度1.5°~2.5°。

四级阶地一般不发育,仅在首阳地区,渭河右岸莲峰河口见到,阶地前缘高出现代河床80~90米,后缘可达130~170米。其结构属基层阶地,其上堆积有厚达40米的次生黄土及36米的砾石层,阶地面平坦,坡度为0.5°~1°,倾向北东,其前缘高出三级阶地仅10~20米。

渭河除四级阶地外,还有一级高阶地为黄土所覆盖,形成黄土台地。黄土台地高出现代河床70~220米,当地称之为坪,属黄土堆积于高阶地的产物。

在黄土分布区还有许多特殊的地貌值得一提,那就是陷穴碟形浅洼地、溶洞、黄土桥、黄土柱,均由黄土的“溶岩”作用所造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