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防洪预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编制防洪预案的依据
编制防洪预案需依据有关防洪减灾的法律、条例、规定、政策等。如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条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指导纲要》等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和政策;流域防洪规划和防御洪水方案;上级和同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以及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2.编制防洪预案应遵循的原则
落实以防汛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责任制,包括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岗位责任制、各部门防汛责任制等;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坚持全面部署,保证重点,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实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
3.编制防洪预案的目的
编制防洪预案以加强防范为出发点,以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为主要目的。要合理确定防洪保护重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量级的洪水防洪保护重点有所不同。但重要水库、重要堤防、重要闸坝、大中城市、重要交通干线、重要设施和重要经济区域必须予以确保。
4.编制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都应编制防洪预案。按其所辖范围和职责权限分别编制。
5.防洪预案的实施
防洪预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单位、企业必须执行。这在《防汛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市行政主要领导要对所辖区域防洪预案的实施做好监督,确保落实。
(二)编制防洪预案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防洪预案应包括当地和防护对象基本情况的描述,防、抗、堵、救等方面的措施,要有洪水调度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及方案实施所必需的保障条件等,简要概述如下。
1.区域(流域)概况
对流域或区域内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描述,主要包括:(1)自然地理、气象、水文特征。(www.xing528.com)
(2)区内社会经济状况。
(3)洪水特性:主要包括历史大洪水情况、淹没范围、灾害损失;对防洪不利的各种洪水类型及洪水特征;各典型年不同频率设计洪水特征;现行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和能力;重点防洪保护对象及其防洪能力。
2.洪灾风险图
根据现行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和重点防护对象的防洪能力,对可能成灾的范围进行分析,绘制防洪风险图。
3.洪水调度方案
根据各年典型洪水的频率、洪峰、洪量结合现有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防洪能力及调度原则,确定河道、堤防、水库、闸坝、湖泊、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方案。洪水调度要按照“以泄为主、蓄泄兼施”的原则,合理安排洪水的蓄滞和排泄,在调度方案中既要充分发挥每个工程的作用,又要通过优化配置,有机组合,联合调度,发挥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非工程体系的整体优势。
4.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
防洪工程的标准是一定的、有限的,对防洪标准以内的洪水要确保安全。对超标准的洪水要尽可能地降低危害、减少损失。在已经充分使用了现有河道的排洪能力,水库、湖泊的调蓄能力,蓄滞洪区的分蓄能力后,还不能解除洪水威胁的情况下,要制定非常分蓄洪措施,确定应急分蓄洪方案和人员转移安置方案,力求把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
5.防御突发性洪水方案
对位于重要城镇、设施、交通干线、企业等重要防护对象上游的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堤防,要制定垮坝、倒闸、决堤洪水的调度方案,分析确定垮坝洪水的沿程洪峰流量、水位、洪水流路、淹没影响范围。此防御方案侧重于监视、预警、人员转移和应急控制措施,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6.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指各类防洪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措施。包括暴雨洪水的监测、水文情报预报、通信预警、工程监视、防护抢险、蓄洪滞洪、人员转移安置、救灾防疫、水毁修复等,均要分别制定具体操作方案。
7.保障措施
为了使上述调度方案和实施方案能顺利实施,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条件和措施。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行政首长职责、各部门防洪职责、防汛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防汛指挥机构及必要的指挥手段和条件,防汛抢险队伍,防汛物料储备,紧急情况下对车船等运输工具、物料等临时征用的权力,对道路、航道的强行管制乃至对灾区实施紧急状态等,都要予以明确规定和必要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