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建立和完善洪水信息采集传输、预报预警体系
把实测或利用雷达、遥感等手段收集到的水文、气象、降雨、洪水等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传递到预报部门进行分析,有的数据直接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作出洪水预报,提供具有一定预见期的洪水信息,必要时发出警报,以便提前为抗洪抢险和居民撤离提供信息,以减少洪灾损失。其效果取决于社会的配合程度,一般洪水预见期越长,精度越高,效果就越显著。
2.建立洪水调度与决策系统
将水文、气象、预警等部门的数据信息互联,形成大网络,通过网络采集有关雨情、水情、工情、灾情,提取高水平的信息,通过对实时测报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的集合分析,依照一定的调度规则,制定防洪、排涝工程的调度方案,并通过各种模型对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灾情评估与工程风险分析,为防汛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3.落实防洪组织机构
坚持依法防洪,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部门防汛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人员责任制。不断充实、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重点部位落实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不断加强防汛技术、法规学习,熟练掌握防汛基本知识,提高科学调度水平。
4.制定防洪和抢险救灾预案
预案是行政首长指挥防汛决策和科学调度的依据,是实现防洪“两个转变”的重要举措。及时修订、完善、细化“防洪预案、抢险预案”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预案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可操作性,符合防洪实际,便于指挥和转移;二是要充分考虑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防护方案;三是做好技术培训,确保抗洪抢险人员业务强、用得上、顶得住;四是要做好“应急度汛方案”,做到随时发现险情,随时启动预案处理。
5.洪泛区土地管理
洪涝灾害损失的增加趋势与洪泛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洪泛区土地开发利用之前,不存在洪涝灾害损失。随着洪泛区土地开始有人居住,区内经济不断发展,洪泛区土地价值越来越高,人口和财富越来越聚集,土地越来越紧张,甚至侵占河道,占用行洪通道,致使形成洪涝灾害的几率和损失程度大大增加。因此,要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洪泛区土地管理就是通过颁布一些法令条例,规范人们在洪泛区的开发行为,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实现洪泛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达到减轻洪涝灾害的目的。
6.加强防汛队伍建设(www.xing528.com)
人防就是指防洪的人员组织,是防洪成败的关键,是夺取防洪胜利的保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防汛队伍及人员,分类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专业队伍和群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达到快速、灵活、机动、有效。
7.强化物资筹备
按照制定的物资保障方案,做好防汛抢险物资的补充和储备工作,适时调整布点和数量。重点防洪工程、重点部位的防汛物资一定要足额储备到位。特别是做好应急抢险用料应对措施,必须做到足额、快速、随要、随到、随用,保证抢险应急。
8.洪水风险图
洪水风险图的绘制对于提高全民防洪意识具有深刻的意义。目前,一些洪水风险区的人们对该地区以往发生过的洪水往往缺少认识或者得到错误的情报,盲目地开发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带,使新建地区几乎没有抵抗洪涝灾害的措施。当暴雨逼近这一地区时,并没有认识到他们的住地会被淹没,即使是通过新闻媒介发出了洪水警报,也往往以为与他们毫无关系。
绘制洪水风险图的目的之一是向易受洪水危害地区的居民提供有关洪水风险地区的情报,促进建立防洪系统和疏散措施。如果居民和防洪人员能正确地推断可能发生淹没的危险性,就能有条不紊地制定所在地区的洪水预防措施,使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洪水风险图是制定洪水损失预防措施和各种开发规划的重要基本资料,它还可以有效地用于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减轻潜在的洪涝灾害。因此,绘制洪水风险图应与综合防洪措施同时进行,把绘制洪水风险图作为综合防洪措施的一部分来进行,从而使风险图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9.建立洪水保险机制
实施洪水保险,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分担特大洪灾的风险、增强社会总体承灾能力。
洪水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与其他自然灾害保险一样,具有社会互助救济性质。财产所有者以每年交付一定保险费的形式,对其财产投保,遇洪水受灾后,可得到损失财产的补偿费。洪水保险本身并不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损失,而是以投保人普遍的相对均匀的支出来补偿少数受灾人的集中损失。
10.宣传与群众自救
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思想,落实责任,加强防御。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宣传洪水的危害性、周期性和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及安全避险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水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