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陈为新的艺海容物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陈为新的艺海容物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结晶性芙蓉石肉往往穿纵于砂岩之间,因此嶙峋单薄,难有大材。獬豸形态浑厚有力,气息正宗,自有一种威仪气概。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陈为新的艺海容物

6.2cm×2.6cm×6cm

本作所取印料为寿山芙蓉石,红、白、黄、橙四色杂糅缭绕,艳耀如烟霞流转,质地密结凝灵,带有明显的结晶感,灯光透照时色彩尤为瑰丽,是较为典型的结晶性芙蓉石。结晶性芙蓉也称芙蓉晶石,一般而言,在色调上红白相杂的情况为多,类本作兼得黄、白、红、橘黄四色者少而又少,且一般成章,体块亦难有本作如此大小。此石由于质地奇佳,故作者一见难忘,急索于石贾,后于2012年腊月二十九以高价购得,得以拥石守岁。然而结晶性芙蓉石肉往往穿纵于砂岩之间,因此嶙峋单薄,难有大材。本作虽有较大体量,但所取石材,在章坯阶段就有掏砂之后形态凹凸不平的情况。在雕刻前,一面在章顶处下凹数分,另一面则有两三道掏砂之后的凹痕,组成近乎贯通式的内陷。由于材质原生状态就对工艺的施展和设计有极大局限,想要雕刻出较为饱满的纽工,又不能以细碎的造型破坏原材梦幻甜润的色、质,普通的雕刻手法显然难以胜任。因而此石在作者处放置近十年,早期虽时常相对思索,但总无善策。直到沉淀多年后,终于2021年夏以古典技法驾驭这一石材。(www.xing528.com)

本作刻明式獬豸纽,兽身虽伸展向前,但作者行刀处处紧贴躯干顿挫钻刻,将块面元素嵌入肢体,并通过独角、背脊肌肉起伏、腹下紧收、穿尾等种种躯体元素的过渡、营构,来避让、化解石材中的凹陷,将之融入獬豸的形体元素中,借此破解石形中缺损空间对纽工的干扰,最终达到能够凸显、展现材质之美,同时兼顾体势饱满之造型的效果,使石材得以免于削切、镂空或作复杂、不规则造型创作等方案的毁伤,最大限度地将天然之美与人工巧思融合一身。獬豸形态浑厚有力,气息正宗,自有一种威仪气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