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陈为新作品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陈为新作品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作以清早期造型为雕刻语言,凤鸟在背,飞龙在前。一般凤纽方章强调规矩华美,形态倾向于稳定聚拢,而此件凤鸟则更倾向于灵巧生动,以配合其原石中色彩之走向。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陈为新作品

3.9cm×2.6cm×7cm

本作取用水洞高山石材质,其地明润莹然,有红黄白三色,白若青霜皓雪,红如朱砂明霞,黄似春柑萱草,层次分明,既感艳丽沉厚,又觉妩媚跳脱,可谓两善兼美,在水洞高山石中属上乘者。此石原为台湾回流之作,本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工艺风格,刻鹤侣纽,惜乎作品辗转至作者手中时已受到严重磕损,双鹤身姿仅依稀可见,品相更已残泐,故而不得不由作者动手改工重制,变易形象,刻为龙凤纽。原石色彩曼妙,因此需依色赋形,朱砂密布处刻为凤鸟,黄、白处刻为腾龙。本作以清早期造型为雕刻语言,凤鸟在背,飞龙在前。一般凤纽方章强调规矩华美,形态倾向于稳定聚拢,而此件凤鸟则更倾向于灵巧生动,以配合其原石中色彩之走向。龙之造型利用传统纽工中田黄工艺的技巧,取简致而舍烦琐,龙首形态圆畅厚钝,这样的雕刻结构主要是要保留原石中黄色色块的完整度,使之色彩结为一个视觉整体,归拢形态,以贯通的石料让材质原本的色彩得以扩张,提升占比较少的黄色在这一构图中的存在感,以平衡色彩。除此之外,作者还以精巧的结构让龙身腾起的造型产生阴影,将原本空缺的部分覆以阴影,借此覆盖原本因磕损和旧有雕刻造成的空间,让缺损合理化为龙身腾挪时自然产生的空间,整体构图显得更为稳定、扎实。同时,以龙爪搭住龙须的造型设计,则是为了贴合凤喙上一层薄薄的黄色,这种色彩是蓄意进行保留,其目的在于让龙、凤两个不同的元素在此画面中不致因形象、色彩不同而产生对峙和拉扯,而是更有连贯性,形成一种联合。本作有别于其他一般纽工,没有传统的构图格式,技法运用都在随机变化之中,其雕刻章法雅妥,虽为改工件,但不拘旧制,不落窠臼,无论造型、技法,还是格调,皆属上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