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保障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院校层面直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是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措施,是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的系统。
一、保障体系概述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建设者与参与者通过协调与控制各种因素,充分开发和运用相关资源,从而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综合体系。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运用学院制定的制度、申请的经费、建立的机构、综合运行形成的全面保障,从制度运行及反馈各环节形成良性运行的系统,促进院校自身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五个子系统,即督导系统、评价系统、保障系统、反馈系统和决策系统。如图9-1所示。
图9-1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图
(1)督导系统包括:主体是督导员,客体是全面的教学工作,标准是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是督导工作规则。(www.xing528.com)
(2)反馈系统包括:主体有教务处、系(部)、督导室、专家、用人单位、学生等,客体是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涉及的教学内容,标准是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评价标准(以打分表形式出现),信息反馈是在评价主体进行定期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评价综合报告并向决策主体通报,运行机制是评价、反馈、建议等方式。
(3)监控系统包括:主体是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督导室等,客体是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涉及的教学内容,标准是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信息反馈是在保障主体之间以及监控主体向决策主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和建议通报,运行机制主要是监督、反馈、控制、建议等方式。
(4)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主体是教务处、系(部)、督导室等,客体是监控报告、评价报告、教师座谈会报告、学生座谈会报告、形成教学质量报告等,运行机制是收集、分析、反馈、建议等方式。
(5)决策系统包括:主体是教学工作委员会[1],客体是教学制度、监控与评价标准,运行机制是讨论、审议和制定标准。
[1] 教学工作委员会由高职院校的院长,主管教学、学生、招生、就业等项工作的副院长,督导室主任,教学处长,系(部)主任等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