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可以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个人才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成为我们的价值观。
价值观指向内心最重要的东西,它是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引导行为的方向、自我激励的机制。工作价值观,是指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努力在工作中追求的东西。可以这么认为,价值观是某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或很想要的东西。
(一)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把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旋律,把培养科学、积极、乐观和务实的精神作为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基本要素。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人,其择业就业观念就不可能建立在为国家、为社会着想上,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有二重性,作为主体,人有自身的需要,是价值的享受者;作为价值客体,人又有通过实践活动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人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因此,人既是享受者,又是创造者,是享受和创造的统一。同时,人的价值又有社会性,它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中,并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人也只有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只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社会的人,也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还要学会正确处理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也不在于地位和名声,而在于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只有贡献大于索取,社会才能进步,个人才能成功,人生价值才能实现。鉴于此,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大学毕业生合理择业起关键性作用。
(二)职业价值观(www.xing528.com)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研究探讨的价值观主要是工作价值观,也称职业价值观,就是指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努力追求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工作价值观就是最期待从工作中获得的东西。
不同的人对职业的特性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这就是所谓的职业价值观,也称择业观。职业价值观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职业价值观往往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常需要做出这些选择:是要工作舒适轻松,还是要高待遇;是要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要安稳太平。当两者有冲突时,影响最终决策的是存在于内心的职业价值观。可见,职业价值观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深远的。
如果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时,没有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也就很难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下去,当然更谈不上事业发展的成功。
工作价值观通常是与某种职业紧密相连的,并且工作价值观也可以作为在个人和工作之间进行匹配的基础。举个例子,如果你认为帮助他人有意义,你应该经营服务取向的生意;如果你生性喜欢冒险,可以选择充满刺激的行业;如果安全在你心目中是第一位的,则应尽量避免那些风险大的职业。当你认为某项很重要的价值在一项职业里缺失的时候,就会出现职业错位的现象。
另外,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从业者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从业者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择业机会的增多,而后者直接导致从业者在面对职业选择机会时困惑的加剧。职业困惑部分源于外在因素对价值观的影响,更有一部分是因为对自身需求不了解。为此,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