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的公布是新业态生长动员社会分工细化的体现。职业自从产生以后,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又导致产品结构调整,而产品结构的调整又引起工作技能、专业知识的调整。这些调整势必使一些职业消失,而产生新的职业。这种调整每天都在发生。
每个时代转型或者科技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某种生活状态时,都会出现新的职业,同时也会有一些旧职业被市场淘汰。未来学家预计,人类职业将面临每15年更换20%的严峻局面。
近几十年里,中国消失的旧职业多达上千种。这些职业有自然消失的,有改头换面的,更多的是被新职业取代。消失的职业包括抄写员、票证管理员、粮店售货员等。毫无疑问,这些行业或职业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
每天有新职业产生,每天也有旧职业消失,这是当代社会不可否认的现实。职业的交替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职业的沉浮体现了科技的发展,对此必须引起重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职业的分化,职业已远远超过“三百六十行”,据有关资料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职业种类就超过42 000种,目前则更多。
2.知识型职业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将取代权力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将占据十分重要的比例,也需要为之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热门行业、热门职业已经凸现。据有关资料显示,下列12类人员将成为21世纪最紧缺的人才:金融管理、高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市政建设与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环境保护、涉外法律、社会中介、经贸营销、企划咨询、港口航运与航空、社区管理与发展。而这些紧缺人才中,90%以上与知识产业有关。
3.由单一基础向跨专业、复合型转化
从目前招工、就业的情况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劳动方式逐步由简单向复杂转化,过去单一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往往需要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和技能,更多地需要跨专业和复合型人才。例如,许多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和计算机技能。(www.xing528.com)
4.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职业岗位工作的范围和面向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协作大大加强。这种开放性体现在职业岗位工作的性质上,即增加了一些以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信息咨询和交易为表现形式的内容。例如,许多职业需要借助互联网从事职业活动。
5.由传统工艺型向信息化、智能型转化
传统工艺型职业在科技含量上相对滞后,在技术更新速度方面比较缓慢,有时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增加职业岗位科技含量,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如,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工操作技术性岗位快速被取代,如银行里的柜台服务员、鉴定员、出纳、记账员、材料核算员等。随着网上业务和电子钱包的普及与流行,这些看似复杂其实有规律的重复劳动岗位将消失。低学历无技能的人所从事的职业,将被高学历并具有高技能的人所代替。
6.由继承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社会成员不断树立创新意识,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今后只有创造型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例如,舞台灯光设计师、个人形象设计师等职业,大部分具有创造性。
7.服务性职业向知识技能化发展
劳动力市场预测专家认为,未来的新职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服务部门,特别是与健康、通信和计算机相关的行业。第三产业在劳动者数量增加的同时,对从业人员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产生了知识型服务性职业,而且这些职业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例如,传统的职业介绍演变为职业指导或猎头服务,实际上是原先的简单提供信息或中介活动发展为利用知识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这些发展,使大学生就业时,出现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情况:一是劳动岗位中体力脑力混合,且体力劳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二是与传统专业绝对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三是劳动岗位的地域空间越来越小,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四是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将使宽口径、复合型、通用型专业的大学生择业余地较大,将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非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空前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