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北道应力站钻孔应变自洽性分析

天水北道应力站钻孔应变自洽性分析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天水北道应力站四分量钻孔应变中两两垂直的NS+EW 分量和NE+NW 分量计算结果对比可知,四分量径向位移之和变化形态相似,相关性较低。因此认为天水钻孔应变在夏河5.7级地震前出现的转折变化异常确与此次地震有关。

天水北道应力站钻孔应变自洽性分析

通过天水北道应力站四分量钻孔应变中两两垂直的NS+EW 分量和NE+NW 分量计算结果对比可知(图3-15-13),四分量径向位移之和变化形态相似,相关性较低。选用2016 年以来天水钻孔应变四分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实地相对标定,经计算得出元件灵敏度见表3-15-4,其中变化量相对标定前C95 为0.2964,校正后为0.8743;一阶差分相对标定前C95 为-0.4167,校正后0.8093。相比校正结果,变化量标定后数据质量更好。利用校正后数据重新进行自洽性检验(图3-15-14),经过变化量校正后的自洽性结果更好,S1+S3和S2+S4的相关性更高,可达91.05%。由此看来,实地相对标定确实提高了观测元件的灵敏度,使得自洽性检验效果改善。

图3-15-13 天水钻孔应变自洽性分析结果

表3-15-4 天水四分量钻孔应变实地相对标定系数

图3-15-14 实地相对标定变化量校正(a)和一阶差分校正(b)后面应变自洽性检验结果

利用表3-15-4 变化量校正结果对元件灵敏度进行校正,然后利用校正后的观测数据进行超限率分析和S时频变换分析,以往震前高频异常特征如下。

1.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

九寨沟地震距天水钻孔应变245 km,震前异常在原始曲线中表现为双转折变化,即在九寨沟地震之前,原始曲线出现两次明显的加速转折下降变化,在第二次转折出现的过程中发生九寨沟7.0 级地震(图3-15-15)。天水钻孔应变四分量自3 月开始出现超限点数量丛集增多的现象,其中NE 分量和NW 分量强度超限率也同步增强,增强持续至7 月开始有所减弱,此时观测曲线开始转折上升,随后再次转折下降时,超限率同步出现高频信号,地震发生在数量超限和强度超限第一次减弱的过程中;S 变换同样在3 月中下旬开始S 变换幅值逐渐增强,且高频异常逐渐增强,地震发生在高频信号减弱的过程中。两种分析方法的高频信号出现具有同步性,而且在地震发生时,无论是超限率或是S变换,超限个数和强度骤减,高频信号减弱,震后再次出现数量超限、强度超限以及高频信号增强的现象,与观测曲线继续压缩呈反向变化,待观测曲线平缓时,高频信号开始减弱。

图3-15-15 九寨沟7.0级地震前超限异常和S变换高频异常(分钟值2017-01-01—2017-12-31)(www.xing528.com)

2.2018年9月12日宁强5.3级地震

宁强地震距天水钻孔应变110 km,如图3-15-16所示,天水钻孔应变四分量自2018年7月出现同步转折加速下降形态,超限率分析结果显示自7月开始强度超限和数量超限都出现丛集增强现象,NE分量和NW 分量尤为明显;8月超限率变幅开始减小,地震时幅值最低;震后变幅再次增强,与此同时,观测曲线开始转折上升,逐渐恢复以往变化形态。

图3-15-16 宁强5.3级地震前超限异常和S变换高频异常(分钟值2018-01-01—2018-12-31)

3.2019年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

夏河地震距天水钻孔应变299 km,2019年9月观测曲线出现转折下降变化。如图3-15-17所示,震前9 月初观测曲线NS、EW 和NW 开始出现转折加速下降变化,与此同时数量超限和强度超限均逐渐增强,S变换最大幅度也开始增加,地震发生在观测曲线下降过程中,此时超限幅度和S 变换幅度均达到最大,震后随着观测曲线出现转平,超限率变幅和S 时频高频变幅均开始减弱。

利用校正后的观测数据分段进行震例分析发现,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出现超限异常和高频异常的时间不同。三次震例中,震中距越远,出现超限异常的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比如九寨沟地震前出现超限异常和高频异常时间早于宁强地震;不同震级的地震出现的S变换变幅也不同,震级越大,S 变换变幅越大,比如九寨沟地震前超限变幅和S 变换变幅大于夏河地震;由于夏河地震相距较远,因此在震时高频信息变幅和超限变幅减小幅度相对宁强地震时小。因此认为天水钻孔应变在夏河5.7级地震前出现的转折变化异常确与此次地震有关。

图3-15-17 夏河5.7级地震前超限异常和S变换高频异常(分钟值2019-01-01—2019-12-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