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年古村与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或者金兰寺村

千年古村与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或者金兰寺村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贝丘遗址上有一条被岁月亲吻了千年的古村。金兰寺贝丘遗址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经严格测定,金兰寺贝丘遗址出土的夹沙精陶和彩陶的形成时间,是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但建在贝丘文化的遗址上的金兰寺村已有千年历史。传说,当时定居于初溪的姚氏第七代孙姚七六来到贝丘遗址上的河涌放鸭。这个贝丘遗址上的水乡也从此得名“金兰寺村”。

千年古村与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或者金兰寺村

湛汝松

金兰寺村姚氏宗祠

江河畔肥沃的三江平原有一个贝丘文化遗址。贝丘遗址上有一条被岁月亲吻了千年的古村。古村之中有一座经历过五百个春秋祠堂。这一切都聚焦在一个以金兰结义而得名的古村上。这个古村就是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

贝丘遗址是人类史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印记。它与这个以金兰结义而得名的金兰寺村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呢?

1995年版的《增城县志》在“金兰寺贝丘遗址”条目下有这样的记载:“位于三江镇金兰寺村原增江河畔,属新石器时代距今4035年(±95年)的文化遗址。1956年省文物普查队首先发现贝丘遗址,1958年广东考古队在这里进行挖掘工作,发现有大堆贝壳动物及鱼类骨、石器等堆积成的文化层,并在附近发现古墓葬4座,其人骨结构具有南亚蒙古人种的特征。出土文物有石斧、石刀、石磷、砺石、陶盆、陶钵、陶祖、蚌环、穿孔毛蚶壳、鱼脊骨串珠饰等,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内。”

金兰寺贝丘遗址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当年广东省考古队选择了200平方米范围进行挖掘,发现共有上、中、下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上层是战国时期;中、下层是新石器时期。经严格测定,金兰寺贝丘遗址出土的夹沙精陶和彩陶的形成时间,是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新石器时代离我们太远了,当年省考古队开挖的贝丘文化现场也早被重新覆盖。但建在贝丘文化的遗址上的金兰寺村已有千年历史。村中的“姚氏宗祠”还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www.xing528.com)

砂岩墙基、青砖大墙的姚氏祠堂始建于明代,四根红砂岩大柱顶着的瓦盖着七十九行碌灰筒瓦,中间灰塑龙船屋脊,两边人字封火山墙。祠堂内,斗栱屋架雕梁画栋,莲瓣柱座精雕细镂,饰花果纹的封檐,彩绘墨描的墙眉,处处显露着明代建筑工艺的风采。

姚氏始祖姚宗卿在北宋熙宁年间随中原人南迁大潮从江西经南雄、番禺来到三江平原定居繁衍。传说,当时定居于初溪的姚氏第七代孙姚七六来到贝丘遗址上的河涌放鸭。一天,他见到自己在涌边搭建的茅棚升腾起一缕红光,急忙回到初溪,禀报家中的老人。老人告诉他,红光升腾之处必是风水宝地,目睹红光之人定与宝地有缘。老人之语使姚七六大悟。南宋宝祐四年(1256),姚七六迁居到此。

贝丘文化的遗址上的土地是增城三江平原典型的水乡。当姚七六还未到来之前,已有周姓人家在这片土地上捕鱼耕种。那时,贝丘遗址上的小村子旁边有一口莲塘,莲塘边有一座“金莲寺”。姚七六定居以后,又有洪姓人入居。为了表示三姓人在一方土地上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他们便在金莲寺中金兰结义,互拜兄弟。三姓结义以后,村子又来了一户关姓人家。从此,金兰结义的三姓人便与关姓人一起共同开拓、耕耘着这片河涌纵横的肥沃土地,过着亦渔亦农的生活。后来,人们为了让后人不忘几姓结义的历史,把当年结义所在的金莲寺改称为金兰寺。这个贝丘遗址上的水乡也从此得名“金兰寺村”。

然而,生活在水乡泽国里的金兰寺村人,经常受到水患威胁,渔船被浪刮翻,庄稼被水淹没的事时有发生。岭南水乡自古信仰水神,金兰寺村人自然也希望能得到水神的保护。明代,他们在村中建了洪圣宫和天妃宫,供村民朝拜。时至今日,金兰寺村东境一段淤塞了的河涌上,还有一个七八米宽、十数级台阶的花岗岩河埠头。河埠头不远处,复建了洪圣宫和天后宫。天后宫里架着一口大铁钟,钟上有“增城县金兰寺村众信士施天妃宫钦钟一口,重二百余斤 万历七年季春吉旦奉”的铸文。村中老人说,昔日天妃诞日,从街巷步行而来的本村人,从江河乘船而至的异乡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聚集到天妃宫中。人们在天妃像前烧香化宝,叩头参拜,求神许愿。庙前宫里人头涌动,善男信女沉醉在香烟萦绕之中。金兰寺村的天妃宫就是四邻水乡中香火最鼎盛的祭祀圣地。

历史在时光隧道里穿行了近千年,金兰寺村的姓氏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这片土地的拓荒者和始居者的周氏及洪氏,人口从逐步减少到往外迁移。原来金兰结义的三姓只剩下姚姓。姚姓人和后来迁入的关姓人就是2000多人口的金兰寺村的原村民了。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金兰寺村年轻的村民不少都经商务工去了。姚氏宗祠的周围却多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异乡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