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县地貌为“三山一水六平原”,即是山地占三成,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水域占一成,流溪河、巴江河和横潭河流经县域东西隅及中部,还有众多的山塘水库;平原占六成,分布在县域的中南部和东西两隅。县城没有选择在富饶的南部平原或东西两隅,而是选择在北部花山脚下的平岭营(现在的花山镇花城圩)。究竟是何缘故呢?
县城设在哪里?吏部户科给事中王又旦向朝廷上《题请立县疏》列举出建县的“三便”:“番、清、从三县之界,贼党踞巢而负隅之徒,每每藉盗逋粮,今设一县,而前弊除矣,其便一;峒中田亩,既为贼踞,尽皆报荒,有县令守化之,卖剑买牛,田亩日垦,国赋日益增,其便二;营将之守御以制勘,而县令之抚字以革其心,叵测渐消,久而弥固,其便三。”
本县乡绅黄士龙的《建县条议》也列举建县的“十利”:“一是巩固广州府北门,以防变乱;二是设立县治,便于科敛税粮;三是山田为贼占踞,土民逃亡,设立县治,可安民业;四是地产木材柴炭,设县征税,增加公库收入;五是山峒土田,乱后荒芜,谕令复业,可增国课;六是地处几县交界,犯民逋逃,各县之间互相推诿,莫可究诘,设立县治以明职责;七是山民犷悍,不知礼法,设立县治,可施教化;八是蛮峒人口日繁,不入版籍,设立县治,编立保甲,可按丁征税;九是地处要津,贼踞山外出掳掠,追捕无踪,设立县治,可保行旅;十是居民和盗贼薰莸混杂,设立县治,免并剿盗,免贼戕民。”总的来说,不论“三便”或“十利”,主要矛盾还是“匪患”,这也是花县建县的目的。设立县治,便易于控制局势,消弭“匪患”,更可以屏障省会北门,握吭而守,确保广州府的平安。以及驱民垦荒耕种,保证赋税的征收,也就是便于实施剿抚的两面政策。这是花县建县的目的。(www.xing528.com)
因此,县城选址的着眼点仍是县治的北部。乡绅黄士龙主张以原为营寨的正迳营作县城,认为:“地面居山峒之口,四望宽平,由左陆路二十余里至从化大河顺达省会;由右二三十里可至横潭大河顺达省会,水陆舟车,均便往来。似宜于此择地建立县治。”但官府以“力役繁兴”为由,否决了黄士龙的建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夏天,广东巡抚李士桢率同广州知府刘茂溶和南海、番禺、三水、清远、从化等县的知县前来花山地区躬亲相度,看到整个地区重峦叠嶂,鸟道崎岖,只有平岭一隅,山川环绕,面南开阳,后枕崇山,前临平壤,左辅唐帽岭,右拥石岩塘,正对白云峰,形势雄壮,兼具群山环绕与地势平坦的优势,属于理想选址,于是定为县城建筑地。
1993年,花县撤县建市成立花都市;2000年,花都市撤市改区,成为现在的广州市花都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